奥马哈之雾 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 作者:任俊杰,朱晓芸
奥马哈之雾 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奥马哈之雾 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 内容简介
《奥马哈之雾: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针对那些在研究巴菲特及其投资理论的过程中存在的66个误读提出自己的观点,辅以大量翔实的论据材料,旨在拨开迷雾。为广大读者及投资者们还原一个相对真实的巴菲特。随着巴菲特在全球投资界的影响力的日益提高,对其的误读、不解也在逐渐增多。有些误读无关轻重,但另一些却使得众多投资者无法借由其所倡导的价值投资理念取得成功。
奥马哈之雾 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 目录
推荐序
前言
第一部分 七层塔
误读一 七层塔
第二部分 倾斜的视角
误读二 安全边际
误读三 暴利
误读四 浮存金
误读五 龟兔赛跑
误读六 今不如昔
误读七 每股税前利润
误读八 内幕消息
误读九 舍近求远
第三部分 残缺的影像
误读十 边界
误读十一 伯克希尔净值
误读十二 递延税负
误读十三 地上走、空中飞、水里游
误读十四 投资伯克希尔
误读十五 光环背后
误读十六 关系投资
误读十七 护城河
误读十八 价值管理
误读十九 简单却不容易
误读二十 快乐投资
误读二十一 摩擦成本
误读二十二 牛顿第四定律
误读二十三 静止的时钟
误读二十四 确定性
误读二十五 推土机前捡硬币
误读二十六 限高板
误读二十七 限制性盈余
误读二十八 透视盈余
误读二十九 伊索寓言
第四部分 “十标尺”
误读三十一 称重作业
误读三十二 储蓄账户
误读三十三 大众情人
误读三十四 低级错误
误读三十五 定期体检
误读三十六 高抛低吸
误读三十七 沟槽里的猪
误读三十八 划船
误读三十九 挥杆轴
误读四十价 值投资
误读四十一 绩优股
误读四十二 卡片打洞
误读四十三 可口可乐
误读四十四 流动性陷阱
误读四十五 落袋为安
误读四十六 尾大不掉
误读四十七 5分钟
误读四十八 影响力
误读四十九 中国石油
第五部分 淮南之橘
误读五十 低风险操作
误读五十一 发现的艰难
误读五十二 美国蝙蝠
误读五十三 美国梦
误读五十四 湿雪与长坡
误读五十五 铁公鸡
第六部分 双燕飞来烟雨中
误读五十六 大器晚成
误读五十七 股神巴菲特
误读五十八 管理大师
误读五十九 矛盾体
误读六十 内部记分卡
误读六十一 内在超越
误读六十二 青出于蓝
误读六十三 三面佛
误读六十四 思想者
误读六十五 资本家
误读六十六 查理·芒格
后记
奥马哈之雾 我们是否误读了巴菲特 精彩文摘
塔层2 正确对待股票价格波动——思想出处:本杰明·格雷厄姆
这是巴菲特从其老师本杰明·格雷厄姆那里学到的三个基本投资理念中的第二项内容,也是最不容易做到的内容。尽管不容易做到,但巴菲特认为它或许是“对于投资获利最有帮助的”。
在《聪明的投资者》一书中,格雷厄姆把市场价格的波动形象地比喻成有一位情绪不定但又很执著的“市场先生”,其每天都走到投资者的身边,不管公司经营情况是否稳定,都会按照自己的情绪好坏报出一个高低不定且起伏颇大的价格。格雷厄姆认为:“这些信号给投资者误导的次数不比有用的次数少。从根本上讲,价格波动对投资者只有一个重要的意义:当价格大幅下跌后,提供给投资者买入的机会;当价格大幅上涨后,提供给投资者出售的机会。”
在1987年致股东信中,巴菲特曾经意味深长地指出:“‘市场先生’是来给你提供服务的,千万不要受他的诱惑反而被他所引导。你要利用的是他饱饱的口袋,而不是草包般的脑袋。如果他有一天突然傻傻地出现在你面前,你可以选择视而不见或好好地加以利用。要是你占不到他的便宜反而被他愚蠢的想法所吸引,则你的下场可能会很凄惨。事实上若是你没有把握能够比‘市场先生’更清楚地衡量企业的价值,你最好不要跟他玩这样的游戏。”
……
→→→→→→→→→→→→→→→→→→→→查找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