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格长赢投资之道pdf

图书网 2017年9月7日15:25:0534.5K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作者:(美)约翰·博格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内容简介

约翰 博格是美国先锋共同基金集团的创始人,美国投资界的至尊级人物,被誉为“指数基金之父”。在《博格长赢投资之道》中,他立足于华尔街的贪欲横流,阐释了与“知足”相关的投资、基金业与人生问题,引导读者在这个充满诱惑的世界中,如何取得长赢投资之道。与巴菲特的投资之道一样,博格认为成功的投资最终都与一个成功的“人”所必备的优良品质息息相关:不要轻易去追逐物质富裕的短暂满足,应该把投资乃至人生的重心放在实现持久性知足上,这才是真正的长赢投资之道。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目录

引言 永无止境的知足

第一部分 赢家的博弈

第1章 我赢头,你输尾:成本太多,价值不足

如果你现在就开始投资,那么几十年之后,你将拥有足够的资金享受退休后的生活。我鼓励你对全球股市中的低成本指数基金进行投资。无论我们的金融市场能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唯有这种操作模式可以确保你能公平分享自己的收益。

第2章 乌龟赢,还是兔子赢:投机太多,投资不足

金融市场的每日波动与投资价值的长期增值是没有任何联系的。事实上,虽然当前的短期导向和投机性金融市场中有无数的黑天鹅,但股市创造的长期投资回报中却没有黑天鹅。

第3章 土鸡能否变成金凤凰:复杂性太多,简单性不足

在这种复杂的潮流中,我们忘记了一个事实,即最具成效的投资是最简单的投资、最和平的投资、成本最低的投资和最具税收效率的投资,并采用一贯战略和长期战略的投资。是这样吗?事实显然如此。

第二部分 重新打造共同基金业

第4章 “皇帝的新衣”还要穿多久:计算太多,信任不足

显然,如果投资者是基于当前的回报来源而不是陷入过去回报的陷阱来确定其未来回报预期,那么他们是非常明智的。任何商业组织都必须明白“并不是一切重要的事物都可以量化”。如果没有信任,计算充其量是一场空空的演习,甚至是危险的演习。

第5章 CEO多少钱方可知足:商业行为太多,职业操守不足

我所探讨的问题是严重依赖股票价格作为CEO薪酬的主要依据。根据公司业务的内在价值确定薪酬要远比根据变化无常的股票价格来奖励高管好得多,并且更能取得持久性的长期业绩。除此之外,CEO的奖金应该不超过一种最低预期回报率,并且规定只有当该公司的回报超过资本成本时才能发放。

第6章 谁说基金生来就是要死亡的:推销太多,管理不足

我最终追求的是一种重在管理的基金业,能够纯粹为了投资者的利益而审慎处理他人的资金;我最终追求的是一种代表股东、由股东治理、并为了股东利益而存在的基金业;我最终追求的是一种既有愿景又充满价值的基金业。

第7章 做“超级公司”,做正确的事:管理者太多,领导者不足

相反地,我仅仅提出了一个全面而简单的规则:“做正确的事。如果拿不准,就问你的老板。”为什么?因为我已经说过一千遍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就是良好的业务能力。”这是一种新的工作思路吗?恐怕不是。

第三部分 华尔街的良心

第8章 快跑的未必能赢:物质太多,奉献不足

对于先锋集团的每一次有胆魄的行动,我确实收获了天赋、力量和奇迹,当然,这些是我的集团成员和我们所拥有的那种理念带来的:创立一个更美好的策略,吸引客户主动上门,削减成本,并推行长期投资,同时,即使捷径会突然出现在我们身边,也要坚定地通过正确途径去做。

第9章 用过去改变未来:21世纪价值观太多,18世纪价值观不足

在远远超越个人生命的意义上,这些关于思想、心脏和品行的标准,与我对生产企业领导者及金融行业管理者的希望是相通的。我希望,在管理别人委托给他们的万亿美元资金时,这些人员能够再次把我们商业和金融企业的意愿与努力用到为他人的服务当中去。

第10章 追逐人生中的真兔子:“成功”太多,品行不足

如果我们通过挑战自我来追求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事业,而且不以个人财富为目标,而是作为附带结果,那么我们将成为更好的人并取得更大的成就。最重要的是,通过为自己设置这样的挑战,我们将塑造起能够支撑我们各种劳作的品行。

结束语 什么是知足

附录 我挖掘的那些钻石

后记 为什么我要努力去奋斗

致谢

译者后记

博格长赢投资之道 精彩文摘

第1章

我赢头,你输尾:

成本太多,价值不足

在19世纪的英国,曾经流传着一首古老而又精彩的诙谐短诗。现在,请让我用这首诗作为本书的开篇之语。

有些人,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工作。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贸易。

有些人,依靠"那些依靠依靠双手和自身特性而谋生的人"的人而谋生,这就是所谓的金融。

即使到了今天,这几句掷地有声的话语,依然可以用来形容金融业与整体经济之间的现实关系。而我一生的职业生涯,便是完全致力于服务金融业。

我引用大法官路易斯?布兰代斯(LouisBrandeis)的话,将那些保证我们的金融体系正常运转的硬性规则称之为:"粗陋计算的无情规则"。

金融市场创造的总收益,减去金融体系的成本费用,等于实际交付给投资者的净收益。

因此,总体上,如果金融体系坚持只有在(永久性)扣除中介费用之后才向投资者提供一定的收益回报,那么,不管股票和债券市场能够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金融体系自身产生的庞大费用,都将给美国公民的退休储蓄能力带来严重的损害。

金融体系的费用越高,投资者的收益就越低。

投资者将处于如今这种耗费庞大的投资"食物链"的底部。

那么,透过这些不容争辩的分论点,我们可以总结出这样一条基本原理:金融体系终归是从我们的社会攫取一定的价值的。

这些都是当今美国金融体系的真实写照。不过,金融业自身是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才演变成为美国经济最大的单元体。显然,这种现实情况也是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逐渐形成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这样一个世界--在这个世界里,绝大部分人似乎不用再去生产任何产品。我们仅仅是不停地来回相互交换着几张贸易单据,交换着各自的股票和债券,却最终给金融管理机构带来了一笔笔真切的财富。而这一过程所创造的日益复杂的金融衍生品,已经不可避免地为金融体系增添了更多的成本,并植入了巨大且深不可测的风险。

沃伦 巴菲特的睿智合伙人查理?芒格(CharlieMunger)这样说道:

大部分的赚钱行为都蕴含着深刻的社会负面作用……随着高额费用运作模式变得日益普遍……这种赚钱行为便加剧了对当前社会的危害趋势。受其影响,越来越多的美国标准年轻脑力工作者将被吸引从事利润丰厚的金融管理工作,并将卷入随后发生的多种现代冲突之中,这与能够提供更多更大社会价值的工作是有区别的。

一个不可避免会从社会攫取大量价值的行业,却吸引并转移了大量的青年才俊。对于这种现象,我和芒格先生有着同样的担忧。当我与大学生们谈话交流时,我常常恰巧会讲到这一点,但我从来没有直接建议他们不要进入金融管理领域。我明白,只言片语是无法打消一个人从事高额利润行业的念头的。相反,我会要求年轻毕业生在从事金融业之前好好思考一句箴言。而且,无论你从事什么行业,我都要求你认真思考这句箴言,思考如何将其运用到自己的人生中并加深对人生的领悟,那就是:

在人类短暂的生命中,在寻觅人生的满意和幸福时,应该如何去超越一次次的"知足"状态,并"不知足"地为人类同胞而奋斗。

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2007年5月,时值金融热潮的巅峰,我参加了乔治敦大学的毕业典礼演讲,并不得不提到了下面这些有关金融的看法:

第一,如果你要投身金融业,一定要睁大眼睛,要认识到任何企图从客户身上攫取价值的行为,在比现在还要严重的社会态势下,将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在华尔街流传着这样一句话--"金钱并无良心可言"。这句话本身无可厚非,但千万不要让这一普遍认可的道理驱使你忽略了自己的良心感受,更不要因此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和品格。

第二,如果你现在就要开始投资,那么几十年之后,你将拥有足够的资金享受退休后的生活。但一定要最大限度地避免金融业从你的业务利润中攫取一定的价值。我鼓励你对美国和全球股市中的低成本指数基金(如先锋基金模式)进行投资,是的,这种建议是利己的。但无论我们的金融市场能慷慨地提供多少收益,唯有这种操作模式可以确保你能公平分享自己的收益。

第三,不管你选择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一定要牢牢秉持那种职业的传统专业价值观,尽管这些传统价值观在现今的社会中正在迅速淡化,但其最高准则始终都是服务于客户。同时,不要忽视自身所处社会、国家和世界的更高利益。就像威廉?佩恩(WilliamPenn)指出的那样;"你我在这个世界上只身仅走一遭,要尽自己所能去做有益之事,要尽一切可能展示自身之友善,因为你我无缘再走这一遭。"

正如事实发生的那样,我在乔治敦大学演讲中所做的告诫,不但被证明是具有惊人的预见性,而且是相当及时的。那就是,必须要承认"任何企图从客户身上攫取价值的行为,在比现在还要严重的社会态势下,将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金融行业已经是害人反害己了。

果然如此,2007年7月,在距离我发表这次演讲仅仅才两个月的时间,金融业所创造的复杂、昂贵、高风险且毫不谨慎的债券便让其自食苦果,先前由花旗集团和投资银行美林公司及贝尔斯登主导的金融行业便开始崩溃了。随后,在许多资产负债评估中便出现了大量的账面价值减记现象。截至2008年年中,总体上,那些账面价值减记所产生的亏损总额已经达到了惊人的9750亿美元,而且今后还会出现更多的减记行为。

在金融业中挣扎生存

在乔治敦大学进行演讲时,我曾指出,2006年,在构成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的500家上市公司的7110亿美元的赢利收入中,仅金融一个行业就贡献了2150亿美元--占据了总赢利收入的30%(如果在计算时包括像通用电气那样的大型工业企业的金融子公司的收入,这个百分比数值也许会是35%或更高)。金融业对美国经济与股市的支配已非同寻常。金融业单个行业的收入总额,已经超过了美国高利润的能源和技术两大行业企业收入的总和,更是美国蓬勃发展的卫生保健和大工业两大行业企业收入的3倍。

但是,到告别2007年的那一刻为止,金融业的赢利收入猛然下降了一半,年终仅余1230亿美元。不仅仅使金融业的赢利从先前占标准普尔500股票指数所包含的500家上市公司6000亿美元总收入的30%,降到了其总收入的17%,而且导致了在标准普尔500家上市公司的年收入中,90%的企业收入的下跌是完全由金融业造成的。到了2008年,这一大屠杀式的悲剧仍在上演,人们称这是因果报应。

但是,事实果真如此吗?在由银行造成的债务风险中,银行企业的客户共丧失了数千亿美元的财产价值,而银行企业的职员也遭遇了大规模的裁员,导致20多万金融业从业人员丢掉饭碗,但是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大多数投资银行的主管人员却依然享受着惊人的高额薪酬。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这是人们虚构的:

在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崩溃后,一位投资银行家对同事说:"我给大家同时带来了坏消息和好消息。坏消息是,我们损失了大量的金钱;好消息是,这些钱中没有一分钱是我们自己的。"
然而,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一个额外的提醒,那就是:

对于大多数情况而言,对金融业有益的事情,对投资者则是有害的。

破产时依然获得了巨额酬金的CEO们

让我们看看,在最近的金融动荡中,三位大名鼎鼎的未对客户和股东尽责的金融业CEO们,他们最终拿走了多少钱。

2003年10月,查尔斯?普林斯(CharlesPrince)担任了花旗集团CEO,当时花旗股票每股售价47美元。花旗的业绩刚好了没几年,他们便创造了一个高风险的投资组合,并在五年内崩溃,(迄今为止)注销了约210亿美元。花旗集团的每股赢利从2006年的4.2 5美元下降到2007年的0.7 2美元。在我写这本书时,其股票每股售价约20美元。普林斯先生因集团业绩好时的贡献而获得了1.3 8亿美元的酬金,但并没有因为随后的灾难而受到处罚。(2007年11月4日,普林斯辞职。)

美林证券CEO斯坦利?奥尼尔(StanleyONeal)的经历,与此类似。该公司风险投资组合所承担的风险最终在2007年年底爆发,减记额达到了190亿美元(有可能会更多)。该年度,美林报告的净亏损是每股10.7 3美元,其股价从每股95美元下跌到目前的不足20美元。然而,奥尼尔先生在2002至2007年期间获得的1.6 1亿美元酬金丝毫没有受到影响。2007年10月当奥石尔辞职时,董事会全额支付了他的一揽子退休计划(额外支付1.6 亿美元,总计3.2 1亿美元)。

也许最过分的,要数贝尔斯登CEO詹姆斯?凯恩(JamesCayne)。在1993年至2006年期间,他获得了2.3 2亿美元的酬金,而当时该投资银行巨头的股票价格从每股12美元一路飙升到165美元。但是,贝尔斯登的大量风险和流动性投资组合,加上其高负债比率(负债资产约为资本价值的35倍),最终让它濒临破产的边缘。在摩根大通同意以每股2美元的价格(最终提高到10美元)收购该公司之前,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必须保证贝尔斯登大部分投资组合的价值不会下跌太多--与最高价时对比,股东资本损失约250亿美元。但是,凯恩先生早已获得了数百万美元的酬金。(同时,他个人在贝尔斯登的投资,价值曾经高达10亿美元。在2008年3月他卖掉自己的股票时,其价值下降到了6000万美元。或许我们大部分人认为,6000万美元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尤其是考虑到其他股东资本的灾难性损失,考虑到成千上万在贝尔斯登破产中不应负责却丢掉饭碗的员工。)借用邱吉尔的话说,在工作业绩方面,"从来不应该这样,本应该支付给大多数人的钱最终却支付给了这么几个人"。

我赢头,你输尾

尽管这些金融巨头在过去几十年变得非常富有,尽管他们从投资者那里攫取了大量不合理的钱财,但是,与金融业最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所积累的财富相比,他们则要逊色得多。仅2007年一年,50个收入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共计获得了290亿美元(是的,是亿美元)的收入。如果他们单个人在这一年里的收入没有达到3.6 亿美元,则将不可能进入前25名。是的,对于喜好高风险的赌徒,投机行为(无论是在华尔街、在赛马场上,还是在拉斯维加斯的赌场中)都能产生大量的投机性奖励。

据《纽约时报》报道,约翰 保尔森(JohnPaulson)是2007年度薪酬最高的对冲基金经理,获得了37亿美元的收入。据说,他的公司--保尔森公司(Paulson&Company),对某些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大量投注(后面会进行充分描述),为客户赢得了200多亿美元的收入。通过这一次非常成功的投机买卖,他的公司为客户赢得了收入,那么谁还会抱怨保尔森先生获得的大笔奖励呢?对于对冲基金经理所获得的附带权益,联邦政府要求其最高上缴15%的税率。对此,我本人确实有意见。"附带权益"是一个迷惑人的词组,用来模糊客户支付给对冲基金经理的利润份额。如此低的税率,对于那些收入少得多却往往需要按照标准联邦税率(30%或更多)缴税的勤劳公民而言,这无疑是一种侮辱。我还知道,精明的税务计划能够让这一收入延期获得,不用缴纳任何税款且能赚取一定回报,直到后来需要时再取用。果然不出所料,对冲基金经理聘用的那些资金充足的游说者,早已企图游说国会进行税制改革。

但是,这不包括我!对于对冲基金经理赚取的高额酬金,我之所以保留自己的意见,是因为这种酬金是不对称的,并缺乏基本的公平。投机买卖成功的经理确实赚得盆满钵盈,但是那些失败的经理也没什么大损失。例如,如果保尔森公司认为住房抵押贷款证券或债务抵押债券将下跌(或与银行投机称为信贷违约掉期的方向相符)而投注,并确实赌赢了,那么,相反地,其他一些认为这些债务债券(或互换)会上升而投注的公司则会赌输。那么赌输后,其结果就是损失200亿美元。但是,正如任何人都知道的那样,这些经理人是不会将损失的200亿美元归还给客户的。即使客户(相对而言)受损变穷,业内人士仍可受益。如此一来,金融体系的巨大费用便会上升。

让我用一个假设的例子来说明这一点。假设你投资于对冲基金中的一种基金,由两名经理人运作着同等的份额,并分别处于交易的两端。结果,一个人赢利30%而另一个人亏损30%,那么(迄今为止)你的账户是平衡的……但是,对于赢利的赢家,你需要支付30%赢利中的20%(也就是总投资的6%),加上总投资额2%的管理费,你共需支付总投资额的8%。你还需要向投资失败的那位经理人支付2%的基本费。这样平均下来,你的整个账户平均缴纳的费用是5%。然后,你还需要向组合基金(基金中的基金)经理支付额外2%的费用。可见,即使你的投资组合的投资回报率为零(扣除成本前),那么你也损失了总投资的7%。所以,我要再次重申,金融行业是永远的赢家,而投资者是永远的输家。

人才的浪费

近年来,对冲基金经理获得的巨额收入和投资银行家获得的高额工资和奖金,已经激发了美国许多商学院毕业生的想象力,而华尔街也成为了他们职业生涯的首选目的地。尽管查理?芒格副董事长和其他人发出了警报,尽管金融市场已经没有他们的立身之所,但青年才俊们仍然如潮水般涌向了金融行业,势头丝毫没有减弱。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82万人。同时,美国财经杂志《巴伦周刊》(Barrons)最近报道称,"来自世界各地的14万余名(人数也创造了新纪录)新申请人,争相排队参加考试,以期能被授予人人渴望获得的CFA认可。"

或许,我该为金融业的这种景象欢呼。毕竟,金融业是我投入了一生全部心血的行业。但是,我所担忧的是,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急于投身金融业,是受到了金融业高额回报的驱使,而不是为了对金融业做出一定的贡献。而且,通过数学计算可以肯定,这些金融公司的整体服务成本必然超过它们所创造的价值。这就是我希望你去重视的问题,也就是当前金融体系中,成本和价值的脱节。

成本和税金的扩大

让我们先从成本开始,因为成本是金融迷雾中最容易观察到的东西。在过去的50年中,股票的总回报率(名义上的)平均每年为11%,所以当初投资股票1000美元,到今天其价值会达到18.4 6万美元。看起来不错,对不对?然而,个人要持有股票并不是一分钱不花的--经纪佣金、管理费、销售费用、咨询费用,还有所有的广告费、律师费等等。大体准确估计,这些费用每年至少需要投资额的2%。当我们扣除掉这些假设的投资费用,即使仅有2%,历史净回报率将下降到9%,并且最终价值将下降一半多--仅余7.4 4万美元。

如果我们假设应税投资者仅仅缴纳1.5 %的费率,其中包括投资回报的所得税和资本收益税,那么,税后收益率将降至7.5 %,最终财富量将再度暴跌一半--仅余3.7 万美元。显然,各种综合费用横行肆虐,让综合回报的美妙吸引力荡然无存。我们预期利润的80%,已经成为过眼云烟了。(警告:从实际货币价值来看,减去过去半个世纪中4.1 个百分点的通胀率后,初期1000美元的投资,最终减去各种费用和税款并经通货膨胀调整后,其价值将不是名义上的、未扣除成本的、税前的18.4 6万美元,而是仅仅微不足道的5300美元!)

还记得格雷厄姆的建议吗?

当前金融体系之所以会产生如此高昂的成本,主要是因为我们摈弃了传统的(而且是成功的)投资准则。对此,在1963年5~6月份的《金融分析师期刊》(FinancialAnalystsJournal)中,传奇人物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Graham)是这样描述的:关于未来和过去,我的基本观点是,一名睿智而训练有素的金融分析师,可以成为一名很好的投资组合顾问,为许多不同类型的人服务,从而充分证明其自身的价值。另外,我认为,只要恪守相对不甚复杂的良好投资规则即可--比如,债券和股票的适当平衡,投资种类适当多样化,典型投资产品的选择,阻止不适合客户自身财务状况或投资习性的投机活动等等,他便能做到这一点。为此,他并不需要成为挑选股票或预示市场走势的行家。任何了解我本人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所倡导的投资理念的人,在知道我本人热切遵循平衡、多样化和着眼长远的简单原则时,都不会感到惊讶。他们更不会怀疑,那些操盘手和市场预测奇才能够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投资平衡创造出附加价值。

事实上,当我在57年前进入共同基金行业时,基金经理大多按照格雷厄姆的建议进行投资。同时,重点股票基金的投资组合主要是多样化的蓝筹股,而且其投资组合经理进行的是长期投资。他们避免投机,(相对于今天而言)以很小的成本运作着基金,并让投资者获得市场回报。然而,正如他们的长期业绩清楚证明的那样,这些基金经理几乎没有一个人是"挑选好股票的奇才"。

疯狂的成本上升

今天,如果基金经理自称是某方面投资的奇才,则无非是想攫取投资者的资金。2007年,共同基金体系的直接成本(主要是管理、经营和营销费用)总额超过了1000亿美元。此外,各种基金共支付了数百亿美元的交易费,用来支付基金公司和投资银行家,并间接支付给他们的律师和所有其他协调人员。基金投资者每年还要向财务顾问缴纳估计100亿美元的费用。

但是,在整个基金体系中,共同基金代表的只是投资者需向美国金融中介体系缴纳的总体费用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是相对较少的一部分。1000亿美元的共同基金费用,3800亿美元的额外投资银行和经纪费用,加上对冲基金和养老基金管理人员的费用、银行信托部门和财务顾问的费用以及法律和会计服务费用,合计起来每年大约有6200亿美元。(其实没有人知道确切的数额。但可以肯定的是,这数千亿的费用都是由投资者以这种或那种方式支付的。)

请不要忘记,这些费用是每年都产生的。如果目前的费用水平能够保持住--我猜测费用是将会增加的,那么2020年后,中介费用总额将达到惊人的60000亿美元。现在请想想这些累计成本吧!要知道,美国股市价值才有150000亿美元,美国债券市场价值才有300000亿美元。

投资者种瓜却得豆

因为金融体系的成本费用问题,投资者回报要少于市场回报,这是不容争辩的事实。但是,金融体系是否因为给投资者带来好处而为我们的社会增加了价值,这通常是有争论的。不过,这种说法掩盖了当前金融体系的现实情况,因为现有金融体系并不是在古典自由市场的条件下运作的。这个体系充斥着信息不对称(有利于卖方而非买方)、不完全竞争和由情感而非理性驱使的非理性选择。

这并不是说,我们的金融体系只会造成成本。它确实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了大量的价值。它促进了资本在各类用户之间的优化配置;它可以让买家和卖家高效率满足各自所需;它为资本提供了超凡的流动性;它增强了投资者对未来现金流贴现值进行投资的能力,并促使其他投资者有权获取这些现金流;它创造了金融工具(往往包括所谓的衍生工具,往往有着令人难以置信的复杂性,其价值仍然源自其他金融工具),并借此能让投资者承担起额外的风险,或通过把这些风险转嫁给他人而摆脱自己的各种风险。

当然,金融体系不能创造效益,并不是因为这些原因。问题在于,获得这些好处的成本在总体上有没有超过好处本身。这个问题的答案,至少对我来说已经非常清晰:金融业不仅是我们最大的经济部门,也是唯一一个让客户的付出与收益无法相符的行业。事实上,由于那些粗陋计算的无情规则,投资者的收益总体上恰恰与他们的付出不符合。(然而,自相矛盾的是,如果投资者分文未付,那么他们将能获得一切!)
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美国已经从农业经济过渡到了制造业经济,然后是服务业经济,现在则主要是金融经济。但是,我们的金融经济,显然是攫取了生产企业所创造的价值。想想看:既然企业主享受资本主义制度创造的股息收益和赢利增长,那么金融市场中的那些人,只有在扣除了金融中介费用之后,才会获得那些投资收益。因此,虽然投资于美国企业能够稳赚不赔,但是,在这些费用的前提下投资美国股市,将会徒劳无获。但是,对我们所有人这个群体而言,在扣除中介费用后再对市场进行投资,结果将是只输不赢。
然而,尽管金融部门在美国总体经济生活中占据着庞大且像近来那样日益稳固的主导地位,但是我知道,没有一项学术研究试图系统计算金融体系从投资者回报那里攫取的价值,也没有任何一篇关于这一主题的文章(除了我自己的之外)能出现在专业杂志之中,《金融期刊》上面没有,《金融经济学期刊》上没有,《投资组合管理》上没有,《金融分析师期刊》上也没有。我知道的第一篇文章,是肯尼斯?弗兰切(KennethRFrench)的《(美国股市)主动投资成本论》。2008年年中时,正打算在《财经杂志》上发表。
这副无知的面罩必须被撕破。我们需要找到办法,通过教育、公开、规范以及结构性和法律性改革相结合,从根本上改善美国的资本结构体系。如果这本书能够鞭策人们去实现这一目标,那么我写作本书所花费的心血,是非常值得的。但问题的关键是,这项工作必须要有人来做。除非金融经济能够变成生产性经济,否则它将继续毫无节制地攫取生产企业所创造的价值。而且,在我预见到的那个充满挑战的时代中,这是一项我们再也不能容忍的损失。

2007年6月,普林斯顿大学毕业演讲代表、经济学家格伦?魏尔(GlenWeyl)这样说到他对知识探索的激情:"有些问题相当重要,因而确实或应该很难去思考别的问题了。"是的,有些问题的确相当重要,因为这些问题,我们确实或应该很难去思考别的问题了。美国现有不完善金融中介体系的有效运作,便是一个这样的重大问题。

现在不仅仅是到了应该去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了,而且是深入研究、计算其成本,并将这些成本费用与投资者不仅希望获得而且更有资格赚取的价值关联起来的时候了。我们的金融体系承载着相当多的成本费用--事实上,太多太多的成本,因此(显然)无法为市场参与者创造足够的价值。金融确实是依靠那些依靠自身特性、商业和贸易谋生的人而谋生的。从根本上,为了公众和投资者的利益,我们应该要求金融部门比现在更加高效地运转。

图书网:博格长赢投资之道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 (上下册)pdf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 (上下册) 作者:(美)贺兰特·凯查杜里安(H.Kantchadourian)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 (上下册)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性学观止插图第6版 (上下册) 内容简介 ...
刑法

刑法实务教程 (梅传强)人大版pdf

刑法实务教程简介 作者:梅传强 作者简介 梅传强,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重庆市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西南政法大学毒品犯罪与对策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重庆市刑法学科学术...
古籍整理

道德经全解pdf

道德经全解 作者:韩非 道德经全解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道德经全解 内容简介 《道德经》内容涵盖哲学、伦理学、政治学、军 事学等诸多学科,曾被后人尊奉为治国、齐家、修身 、为学的宝典。它对中国的哲...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3   其中:访客  3   博主  0
    • minssk
      minssk 0

      可以的

      • 积郁成疾
        积郁成疾 9

        该书经典有非常高的阅读价值,对投资领域的人有非常大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