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十字路口的投资者窘境pdf

图书网 2018年2月25日13:50:0933.2K
摘要

这是一本关于投资的书,也是一本关于改革的书。

过去两三年,本书作者陈恩挚先生做过很多经济相关领域的预判,正确的概率比较高。比如2013年11月,他撰文《A股大牛市可以有》;2014年3月,他大声呼吁《全面放开二孩有利于中国经济》;2014年4月,他预警“人民币贬值预期可能会带来的经济风险”;2014年6月底,他提出“放开楼市限购已逐渐获得共识,但影响有限”;2014年12月底,他预判A股“未来可能迎来非理性上涨,行情持久度会与上涨速度成反比,终昙花一现”;2015年4月下旬,他建议“支撑当前行情靠的是幻想,应该去掉杠杆,降低仓位,甚至选择离场”;2015年10月中旬,市场大幅反弹时,他又提醒《注册制推出之前难有大行情》。

本书主要遴选陈恩挚先生过去一两年时间发表于新浪财经《意见领袖》等媒体上的经济专栏文章,记录过去一两年里各项改革和经济热点,以及该背景下的投资之道,分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投资逻辑。

这些文章中,除了发表在《杭州日报》等纸媒上的一部分外,其他文章几乎全部都上了新华网、新浪网、新浪财经、腾讯网、腾讯财经、网易财经的首页,有不少还曾经进入新浪财经、网易财经的当日点击量排行榜前列,并引发了不小的争议和讨论。

尽管本书中谈及的一些事件已成为过去,但这些相关的热点还会继续。同时,这些事件和话题背后的经济逻辑、常识和相关的投资之道应该是有长远价值和持久生命力的。

经济十字路口的投资者窘境 内容简介

本书主要遴选陈恩挚先生过去两年多时间发表于各大媒体上的经济专栏文章,记录过去一两年里各项改革和经济热点,以及该背景下的投资之道,分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投资逻辑。这些文章中,除了发表在《杭州日报》上的一部分外,其他文章几乎全部都上了新华网、新浪网、新浪财经、腾讯财经、网易财经的首页。在宏观经济及改革方面,作者为“强化市场的功能”和“强化法治建设”的改革蓝图叫好。同时指出改革的核心和重点应该是约束权力、放松管制、打破垄断、国企改革、各类所有制经济财产权保护及市场公平等方面。而在投资方面,他认为判断顶部、低部和拐点是非常幼稚的,因为“抄底低点”或“抛在高点”的想法根本不现实。投资需要分析估值,需要逆向思维,并探寻自己的内心的声音。众所周知,投资投的是未来,所以,重点是要有自己相对正确的预判。但是,这确实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或许,本书会给你一些答案。这也正是本书的卖点。

经济十字路口的投资者窘境 目录

宏观经济与改革篇

“专车”服务对出租车司机是利好/

对“专车”的包容度关乎城市竞争力/

从专车反思当前的医改/

关闭所有民营医院也改变不了行业窘境/

推进市场化是医改唯一出路/

从阿里的成功看国企民营化/

明确权力的边界与“打老虎” /

反腐与经济的关系/

很多既得利益者其实是受害者/

电话诈骗多发折射民众缺安全感/

电信资费松绑为何难惠及百姓?/

全面放开二孩是一次市场化改革/

为何注册制改革比放开二孩难?/

“东莞式服务”背后的市场经济逻辑/

市场化改革的逻辑/

双降隐忧:强刺激不能代替强改革/

公信力流失比国有资产流失更可怕/

温州危机预示中国经济遇天花板/

豪车售价远超境外不算垄断/

要关注的不是假货,而是垄断/

从陈光标名片看中国商人自卑心/

对经济领域纠纷要慎用重刑/

央企负责人降薪不一定是好事/

保护财产权就是保护劳动/

转型升级与经济危机仅有一步之遥/

国产厨电一枝独秀的启示/

以房养老与基本养老不矛盾/

奶粉准入门槛不是越高越好/

警惕贬值预期带来的经济风险/

只有减支,才能真正减税/

存款利率市场化不是当前经济良药/

阿里在美上市给杭州带来什么?/

楼市篇

为何“中国大妈”唯独在楼市中赚钱?/

楼市“拐点论”其实只能靠猜/

放开楼市限购已逐渐成为共识/

为何货币超发与“钱荒”并存?/

“房价下跌促进消费说”错在哪里?/

房价下跌最大的好处是倒逼改革/

互联网金融篇

“取缔余额宝说”的两个逻辑错误/

热议余额宝是因为担心改革倒退/

余额宝收益下降与楼市降温有关?/

银行们的出路在哪里?/

非网络模式的民营银行危矣!/

互联网金融将是“大佬的游戏”/

比特币:不是骗局就是博傻 /

报纸经营是互联网思维之“鼻祖”/

资本市场篇

中国经济需要股市泡沫/

没有股市泡沫,难有万众创新/

4300点附近该怎么办?/

熔断助跌事件印证了一个大秘密/

“大股东减持”其实救了散户/

注册制将如何颠覆A股生态?/

不实行注册制,难言投资者保护/

IPO数量越多,圈钱其实越难/

谈阿里在美上市,A股输在法治/

解析A股的“不死鸟”现象/

给A股创业板泼些冷水/

监管层“金牌”助推创业板泡沫/

股市:持久能力与赚钱能力呈正相关/

证券市场监管要比肩“超五星酒店厕所” /

证券市场改革目标:把赌场改回市场/

肖钢应把多数骂声当作耳边风/

期待强制分红是因信任缺失/

A股市场牛熊检验此轮经济改革成败/

拯救A股市场离不开反腐/

楼市的钱会流向股市吗?/

经济十字路口的投资者窘境 精彩文摘

本书主要遴选陈恩挚先生过去一两年时间发表于新浪财经《意见领袖》等媒体上的经济专栏文章,记录过去一两年里各项改革和经济热点,以及该背景下的投资之道,分析其背后的经济逻辑和投资逻辑。如他撰文“全面放开二胎是一次市场化改革”内容如下:

全面放开二胎可以被理解为又一个“计划”,也可以认为是终结“计划生育”的过渡政策,我更倾向于后者。为此,我更愿意认为,全面放开二胎同时也是放松管制,是管理模式和方式的转变,是一次市场化改革。所以,不管这两天股票市场如何表现,长远来看,全面二胎对资本市场将有重要的提振作用。

“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近日,这一重大决定被宣布。显而易见,这是一个有划时代意义的动作,它意味着已实施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终结。

这两天,网上有很多文章从人口危机、消费红利及投资机会等角度来分析这一新政。其实,全面放开二胎背后的市场经济逻辑也很值得思考和探讨。

众所周知,独生子女政策的初衷和逻辑应该:资源有限,为生存和发展,政府要对人口数量进行控制。但是,这里面有一个问题:人口和生育是否需要政府去“计划”,去操心?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家庭会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进行决策,自主调节和控制生育。“大家算一算,今天养一个孩子的成本是多少?惊人的数字吧。看到孩子是用百元大钞堆高的,让你多生恐怕你也不会多生了。”知名经济学家谢作诗教授在一篇文章《市场经济不需要计划生育》里分析说。

那么,如何解释中国历史上的几次生育高峰呢?我认为,一方面是当时缺乏科学的避孕手段。另一方面,与华人“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有关。此外,也与特殊时期的一些政策和背景有关。“回想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你生孩子大家养。那时候,吃的是大锅饭;上学、就医基本上不要钱。那种情况下,人们一定要多生的。”谢作诗教授的分析一针见血。

根据上述逻辑,除了计划生育政策,这些年,家庭自身的生育意愿在人口控制方面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因为前者只是控制了体制内人群的生育意愿,其涉及工作或升迁。而对于非体制内人群,如果想要生二胎,罚款等手段作用相对有限。

所以,我们看到,单独二胎放开后,生育增长情况低于预期。而同样在华人世界里,不管是香港,还是新加坡,民众眼下的生育意愿并不高。这当中,就延伸出了一个经典的经济学议题:选“计划”还是选择“市场”?前者的思维是,很多事情需要政府去计划、去分配和控制;但“市场经济”的思维更倾向于,个体是理性的经济人,会自己调节,并形成动态均衡。

很多事情的逻辑是一样的。近段时间来,随着改革的推进,“计划”和“市场”两种思维及相应的配置手段一直在做激烈的斗争。比如互联网专车,说到这个新事物,不少官员马上有顾虑,若任其发展,满大街都是专车,会造成堵塞交通;比如说股票发行注册制,不少人会担心那么多企业上市,股票没人买;比如说降低新三板投资门槛,有人会担心,让普通老百姓入场万一亏钱如何是好?

事实上,问题没有那么复杂。某种意义上讲,互联网减少了信息不对称,其实就是专车能及时“避孕”的工具。有了这个工具,运力问题市场自己会调节,如果车子跑在街上一天到晚没有顾客,专车企业们会自动减少车辆,甚至选择关门;至于注册制,如果股票上市卖不出好价格,就不会有那么多企业争先恐后上市卖股票,届时,只有相对有前景的企业才获得资金的青睐,从而使资金优化配置;另外,在新三板老亏钱的人自己会选择逐渐退出那个市场,交给会投资会选股的人打理。

至于监管的作用,其本质一般不是直接去配置资源,而是确保交易的公正、公平,同时确保监管本身的低成本。现在回想起来,先不谈人口数量被控制的必要性,这种管理方式本身的弊端确实是存在的。一、“计划”人口需要大量的计生工作人员,这就意味每年巨额的财政支出,增加企业的负担。二、社会抚养费缺乏统一标准,地方计生干部有很大的决定权,这自然出现寻租空间。我随机问了几个超生的亲友,都坦言在交超生抚养费时“找过关系”。三、导致选择性生育,造成男女比例失调。据说,国内男女数量相差3000万,其后遗症终将显现。四、导致不公。是不是独生子女,不是个人自己所能决定的。为何有不同的生育权?

庆幸的是,和其他形式的“计划”不同,这项政策不存在名额和指标限制,否则还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对抗意识被不断强化,引发过多的没有价值的争夺和内耗。

所以,作为配置手段,“市场”会更受欢迎。值得一提的是,去年3月,我发过一篇专栏文章《全面放开二胎有利于中国经济》。在我印象中,在我的专栏文章中,这篇文章的点赞数量是最多的。我想,或许不一定是因为人们太想生,而是因为人们不喜欢被“计划”,希望有选择权。

目前,中国的市场化、法制化改革已经走到一个关键的时刻。全面放开二胎可以被理解为又一个“计划”,也可以认为是终结“计划生育”的过渡政策,我更倾向于后者。为此,如果认为全面二胎是人口危机,是刺激需求和拉动经济需要而做出的选择,我认为可能太狭隘。我更愿意认为,这同时也是放松管制,是管理模式和方式的转变,是一次市场化改革。所以,不管这两天股票市场如何表现,长远来看,全面二胎对资本市场将有重要的提振作用。

图书网:经济十字路口的投资者窘境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金融/投资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pdf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 作者:庞贞燕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 内容简介 支付体系是为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债权债务转移而做出的制度和技术...
金融/投资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pdf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 作者:程惠霞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构建可...
金融/投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pdf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力求全面反映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3   其中:访客  3   博主  0
    • 熊虎
      熊虎 1

      哈哈哈哈啦

      • 熊虎
        熊虎 1

        感谢本网站,有良心,中午给我找到了,真好哈哈哈十五字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