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没有记忆pdf

图书网 2021年12月7日21:31:37
评论
1.2K
摘要

记忆不仅关于过去,还能塑造未来。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
从文字产生到印刷书籍,再到数字记忆,存储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面临很多新的旧的问题:
数据到底属于谁的?
我们如何面对信息膨胀,又如何看待数据消失?
谁决定我们看到哪些信息?
集体失忆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我们如何保证记忆的真实性、权威性?
面对不可预测的未来,我们需要记忆新范式,也需要新的基础教育,学会对数字信息保持审慎和责任感。

互联网没有记忆 作者:[美] 艾比·史密斯·拉姆齐

互联网没有记忆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互联网没有记忆 内容简介

写在泥板、石碑、莎草纸、手抄本上的记忆可以保存数千年。写在网络上的记忆平均存在的时长只有100天。网络平台一旦关闭,我们的回忆、爱好、生活感悟、学习资料都会消失。

一代代人积累的记忆成为人类区别于其他物种的进化优势:知识和文化。如今我们却面临一个悖论:数据不断膨胀,也在不断丢失;信息触手可及,我们却记不住任何知识。

在本书中,作者探索了从史前时代至今人类是如何记忆的,提醒我们数据存储不是记忆,引导我们思考:在互联网时代的数据洪流中,有限的注意力应该用来记住哪些记忆?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处理膨胀的信息?消失的记录会对未来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谁来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和流传至后世。

互联网没有记忆 目录

版权信息

致敬

第一部分 我们来自何处

第1章 我们所知的记忆

第2章 好奇心如何创造了文化

第3章 希腊人的思想:从记述到美学

第4章 逝者能言

第5章 包罗万象的图书馆

第二部分 我们身在何处

第6章 世界记录下了一切

第7章 记忆的科学与遗忘的艺术

第8章 想象:将来时的记忆

第9章 互联网没有记忆

第三部分 我们将去何处

第10章 活在记忆里

致谢

参考资料

插图

互联网没有记忆 精彩文摘

第1章 我们所知的记忆

早在 4 万多年前,人类就学会了如何欺骗死亡。他们把思想、情感、梦想、恐惧和希望转移到不死之物上。他们在洞穴的墙壁上作画,在动物骨头和石头上雕刻,用这些方式将他们的内心和精神世界延续到未来。世代相袭,人类已经创造了复杂的技术,可以将思想委托给更持久、更小型、更便携的对象。从 6 000 年前的泥板文书到莎草纸,再到印刷、摄影、录音,一直到现在的微型便携数字媒体工具,记录技术的每一次突破都使知识的存储得到了丰富,这无疑是人类这一个物种取得成功的关键。在数字时代,我们极大地扩展了记录信息的能力,让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追求自己的好奇心,并寻求更多雄心勃勃的问题的答案。

但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超越我们自己,我们不得不努力追赶我们的发明创造。我们所处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时代。我们记忆系统(memory systems)的承载能力大大落后于我们产生信息的能力。自 20 世纪 90 年代万维网诞生,到过去 10 年间社交媒体的发展,我们越来越强烈地感到被信息淹没。与此同时,我们又被信息丰裕所蕴含的强大力量和希望所吸引,甚至陷入狂热。我们需要越来越多的信息,越来越大的数据量。然而,似乎我们拥有的信息越多,我们就越难以掌控已知的知识。我们究竟该如何赶上自己?

人类淹没于自己的精巧发明所创造的财富之中,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信息技术的每一次创新都会促成一段时期的信息生产过剩以及信息膨胀,大量的信息使我们无法管理我们生产的信息,从古代美索不达米亚人发明楔形文字至今一直如此。拥有大量的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去使用,同时又渴望获得更多知识,这是一种人类状态,是我们与生俱来的好奇心的产物。

但如今,我们面临的情形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所不同。我们再也不能依靠几千年来磨炼的技能,通过管理实体物件(无论是纸莎草卷轴还是平装书)来管理我们的知识。我们必须学会精通电力网、计算机代码,以及我们用来创建、存储和读取记忆的大型机器。精通到何种程度以及如何精通就是当今的前沿知识。

我们面前的数字景观大多还未探明,我们只有进入它进行探索才能了解其中的未知之地。幸运的是,尽管未知领域可能很广阔,但数字技术本身也能助我们一臂之力,它能加快新知识在急于探索未知领域的人与缓步适应的人之间的交流。随着这些前沿技术不断被攻克,我们认识到长久以来对人类集体记忆的理解已经过时,它不再需要附着于不死的实物之上,也不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数字记忆(digital memory)无处不在,虽然它无比脆弱;数字记忆无边无界,虽然它先天不稳定。因此,精通数字记忆意味着在开发其优势的同时,还要克服其弱点。我们将在数字时代研究记忆存储的未来(the future of memory),探索数字记忆的优缺点。

图书网:互联网没有记忆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考古文物

中国盗墓史·插图珍藏版pdf

在解放前,盗墓贼一般是两个人合伙,多人或单独干的很少。一般一个人挖洞,另一个人清土,同时望风。随后一个人挖进墓室,另一个人在上面接取坑土和随葬品。这两人多为血缘亲戚关系,外甥和舅舅...
传统文化

细说万物由来pdf

日常事物是至繁且多的。要把它一一说尽,事实上是不可能的,每种也并不想详加考据,只是随便举证,作为已往是怎样的,现今又是怎样了,给读者一个原委而已。想给读者一个常识看的,不求其深奥,...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