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雅的理性 如何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pdf

图书网 2018年7月14日13:19:46
评论
2.3K
摘要

熊秉元教授是台湾地区家喻户晓的经济学家,早年因在国际学术期刊发表文章推翻著名的科斯定理而名扬经济学界,与张五常、黄有光、林行止并成为华人经济学界“四侠”。
在书中作者用一支带有魔力的笔,把本来充满了数字与符号的经济学理论解释得清楚可亲,让人在看懂生活故事背后经济学逻辑的同时,于不知不觉中掌握了经济学的思维方式。正如姚先国教授对本书的评价:这是一本“百姓经济学”,而要呈现的则是“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优雅的理性 如何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 内容简介

熊秉元说,经济学的要义在于客观、正确、有趣,而非经世济民。本书的出发点正是“如何用经济学眼观看世界”。这里的“世界”包括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4辑,共71篇美文。

因为作者有一支能够将经济学写的妙趣横生的魔力之笔,因此读本书不需要太多的经济学基础;因为是用经济学的眼光看世界,所以读本书可以颠覆很多我们过去深信不疑的常识。

优雅的理性 如何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 目录

推荐序 经济学的理性之美?

第一部 经济学家的人生哲思:

何不潇洒一些?

为人生目标做经济分析

生命的比拟

不同阶段,不同角色

喜怒哀乐的经济逻辑

道德情操小论

人比人气死人,是比错了方向!

选择记忆

牺牲谁比较好?

认识世界的过程形似指鹿为马

海绵、刺猬和傻瓜

人生里的两支鱼竿

伦常关系其实是种工具

为何父不父、子不子?

大头大头、下雨不愁

面对死亡,何不潇洒一些?

艰涩道理浅中求

大师的招数

波斯纳的便士

第二部经济学家的理性与感性:

悲剧是无解的吗?

“不讨喜”的经济学家

人为财死的逻辑

报应的逻辑

正义的逻辑

什么是真正的正义?

亚当·斯密也叹息

纵贯法学

什么是好的理论?

冲突不一定都是坏事

智慧的点线面

蚂蚁和蜜蜂的经济思维

悲剧是无解的吗?

“多多”不一定“益善”

读法律以修水管

何谓“自由”?

我们都在给别人“贴标签”

生活给的启示

文章是为读者而写,为自己写的是日记

第三部经济学家的社会观察:

当多数人都是输家时

“半大人”和“二十仔”

重新界定“成年人”的涵意

可以聚众换偶吗?

“驼兽纪”

裁其跅弛,百年树人

一个拉拉队员之死

爱滋器官的价值

关键时刻的优雅“很贵”

仅靠道德无法建立可长可久之道

谁该承担歧视的重担?

市场经济启示录

“坐在金矿”上而不自知

尔爱其羊,就能求羊得羊?

请“文明的”善后

“商品的市场”和“言论的市场”

台湾地区选举,可能多数人都是输家

为何不投降?

“高墙”里外

寻找司法女神的真容

第四部经济学家的两岸漫游:

在历史的足迹里迷惘

包罗万象的中国大陆

北京见闻——经济基础决定尊严高低

武汉见闻——百废待兴

向前看,向钱看

海峡两岸的同与异

大陆法学院见闻——发现经济学中的“创造性破坏”

要怎么收获“两岸共赢”?

台湾有什么特别?

“吻”一下,值两百万

“序”中有“乱”

台北,停滞的宝岛风情画

“关系”在两岸三地的不同地位

化“古老”为神奇

层层审核中的“雁过拔毛”故事

国家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台湾经验停看听

国家需要多久才能成熟

优雅的理性 如何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 精彩文摘

“关系”在华人地区的不同地位

——当专业化程度提升,人际网络的重要性下降,这是经济活动的副产品。

我在台湾出生成长、工作生活,曾在香港客座任教;学期休假间,又曾至中国大陆游学讲课。对于各地之间的种种差异,一直带着兴味和好奇。而且,不只是旁观琢磨而已,总希望站在社会科学研究者的立场,思索有所得之后,能发而为文,记下自己的所见所思,也为社会科学增添新的智慧。

借着一些具体的数字,当然可以反映各地的不同,譬如收入水平、电话数、汽车数、用电量等等。然而,这些冷冰冰的数字,不容易传递社会的脉动,也无法反映一种动态的变化。而且,单单是收集这些数据,并没有智识上的兴味,也不容易得到学术上的共鸣。最好能别出心裁,见微知著;既能生动刻画三个不同社会的特色,也有智识上的趣味。

具体的做法是,我想设计一份问卷,拟定一些问题;然后,征询各地的学子,在实际生活里,如何处理某些情境,例如:亲友生病,必须住院,找病床需不需要透过人际关系?开车违反交通规则,被开罚单,是否可以透过关系,取消罚单?到银行申请房屋贷款,需不需要托人帮忙?大学入学甄试,请人帮忙是否有用?还有,最近一个月里,在公共场所(地铁、马路、商店)有没有看过陌生人吵架?

这些问题所描绘的情境,都和日常生活经验息息相关。对每个人而言,只要反身自问,答案直截了当。在不同的社会里,通常是以不同的方式来面对和处理这些问题。越有“人情味”的社会,很可能就以人情为工具,周旋因应。至于在公共场合吵架对骂,恰巧是人情味的反面——对于人际网络之外的人,可能就以不顾人情(没有人情味)的方式,处理彼此之间的摩擦和争端。

而且,这些平凡无奇、柴米油盐似的问题,其实和学理上的论述关系密切。具体而言,透过这些问题的比较分析,可以整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的相关理论。社会学里,镶嵌(embeddedness)和社会资本(social capital)是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也是发人深省的智慧结晶。

这两个概念,表面上是指不同的现象,其实有相通之处;人际之间,不是单独的个体,而是有某种联系,也有某种价值蓄积其间。相对的,在经济学里,交易成本(transaction costs)是重要的分析性概念,也是涉及人际之间的互动。因此,整合社会学和经济学的重要概念,本身就有智识上的兴味。这些学理上的概念,还可以和华人社会的特色——关系(guanxi)——联结在一起。

可是,有了问卷和问题,要怎么测试呢?我觉得,问卷的测试,可以有两个大方向:一方面,以大陆、香港和台湾的大学生或在职生为对象,主要目的是比较华人社会里人际网络的差异;另一方面,以大陆不同区域(一二三线等城市)的大学生或在职生为对象,主要目的是测试城乡差距,分析人际网络和都市化的关联。这些比较和对照的兴味所在,是希望能捕捉和描绘华人社会的人际网络;而且,稍作延伸,还可以进一步探讨各地(乃至于纳入新加坡)在民主程度、法治观念上的差异。

透过这个计划,在理论上可以整合两个学科里重要的分析性概念,并且和实际社会现象作联结。也可以利用镶嵌交易成本、社会资本、关系等广为学界所接受的概念为基础,探讨华人社会之间,以及华人社会之内的差异。因为历史因素使然,各地历经了不同的轨迹,也处于不同的状态。对于现有的差异作比较分析,并且探究背后的影响因素,可望发掘出一些关键性因素;在智识上和公共政策上,都有相当重要的含意。

客观上来看,在二十一世纪初,两岸三地之间,香港的国民所得最高,台湾次之,中国大陆殿后。同样的,就专业化等程度而言,排序也是如此。然而,在观念上,人际关系的紧密程度,刚好和收入、专业化等程度颠倒。也就是说,面对各种问题时,在大陆最可能动用各种关系,在台湾比较少,而在香港最少。大陆的大城市和乡村之间,也应该呈现同样的趋势,只是方向刚好相反而已。

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其实也很简单。经济发展程度越高的社会,专业化的程度也越高,而且两者互为因果;专业化,是以工作上的专业表现,得到报酬和奖励。因此,产品越好,赚的钱越多。人们会花心思气力在自己的专业上,而不是去经营人际关系的网络。有趣的是,当专业化程度提升,人际网络的重要性就会下降,这是经济活动的副产品。而且,这个蜕变的过程,是由下而上,自然而然形成;政府由上而下、三申五令,也许有宣传的效果,但实际帮助不大。

图书网:优雅的理性 如何用经济学眼光看世界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经济通俗读物

棋道:围棋的经济学模型pdf

围棋构建的经济学模型简介 看到一册书名很特别的新书:《棋道──围棋构建的经济学模型》。这相信是以边缘思考而得之的产物。以往曾见过以《周易》来论经济的,以围棋论经济,实属高明。 作者: 季博青 出版社:...
经济通俗读物

互联网没有记忆pdf

记忆不仅关于过去,还能塑造未来。谁控制过去谁就控制未来。 从文字产生到印刷书籍,再到数字记忆,存储技术的发展使我们面临很多新的旧的问题: 数据到底属于谁的? 我们如何面对信息膨胀,...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