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防身术pdf

图书网 2018年1月4日16:34:43
评论
2.3K
摘要

历史是现实的实验室
历史是做决定时有效的指导书
历史是危急关头救命的良药
历史是防身教材
精选历史上重复发生的经典案例,提取其中的“现实元素”,为读者提供内外兼修的全套“防身术”
人生不再疑惑
命运不再坎坷
抉择不再艰难
结局不再落魄
《历史防身术》将带你臻入人生化境

历史防身术 内容简介

学历史有什么好处?这是许多人手捧历史书的一个问题。

本书就是以实用主义姿态告诉读者读历史的好处:防身。

“天有不测风云”,人类似乎总是在被不确定性所左右。难道我们对于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未来完全没有掌控能力吗?

非也!历史,就是掌控自己命运的靠谱的知识。

几种新的化学元素加到一起,我们无法确知其反应结果,但做过一次实验之后,我们就知道了。如果进行下一次同样的实验,我们就有把握认为,会有同样的结果发生。

同理,当我们读过历史之后,我们就会发现,许多今天在我们身边的“现实元素”都已经在历史上发生过作用,我们便有理由根据历史知识来判断我们的生活和命运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就可以利用历史提供给我们的规律来趋利避害,这就是历史“防身”之要义所在。

本书精选了大量在历史上反复发生的,在现实中也常常会遇到的“现实元素”,条分缕析,精心归纳总结,读者诸君可以以此为现实判断的依据,小则防己身,大则防国身。

历史防身术 目录

内炼篇

仁海六式

孙权与威廉一世: 不惧批评/

波茨坦离宫与贝格霍夫别墅: 崇法敛权/

孟浩然与周邦彦: 爱惜人才/

梁启超与钱锺书: 逝者为大/

王竹溪与赵万里: 雅量宽容/

杨绛与刘筠: 敢于直言/

无量智慧心经

党进与张作霖: 本色为人/

箕子与乾隆: 目光长远/

沈德潜与解缙: 给人台阶/

纪晓岚与布瓦洛: 巧言秉真/

纪晓岚与钱锺书: 实践至上/

鲁迅与汪曾祺: 坚持己见/

庄子与朱元璋: 曳尾涂中/

诸葛亮与爱因斯坦: 质胜于量/

“怪人出”与王闿远: 郢书燕说/

韩非与孟子: 保持距离/

美军与日军: 重视方法/

明长域与日本水饺: 忠于职责/

喜欢看老皇历的日本人: 弄清表里/

钱玄同与李敖: 矫枉过正/

“屡败屡战”与“为国捐躯”: 熟稔文字/

柳永与海望: 闷声发财/

来俊臣与陈察: 请君入瓮/

余则成与岑春煊: 以假浑真/

苏东坡与陈独秀: 随机应变/

外修篇

辟邪七章

勾践与慈禧: 防苦肉计/

朱元璋与朱棣: 防引蛇出洞/

朱棣与袁世凯: 防两面派/

解缙与杭世骏: 防记仇者/

赵高及其后辈: 防真假不辨/

盛世才与国民党特务: 防罗织罪名/

魏美人与王夔石: 防轻信同僚/

祛魅金钟罩

晋惠帝与溥仪: 防成长受限/

岳飞与于谦: 防权力陷阱/

慈禧与袁世凯: 防受人蛊惑/

韩信和司马懿: 防兔死狗烹/

成济与梅殷: 防背黑锅/

蓝玉与刘瑾: 防地头蛇/

钱谦益与解缙: 防相约以死/

伏尔泰与沈德潜: 防接近权力/

明英宗与赵高: 防蛮不讲理/

孙悟空与张百熙: 防索贿/

断念篇

寡耻实录

乾隆与慈禧: 忌死不认错/

唐太宗与宋徽宗: 忌坚决不改/

袁世凯和蒋介石: 忌虚荣心/

张岱与郑板桥: 忌自命不凡/

异想天开的文人们: 忌胡思乱想/

李慈铭与周作人: 忌厚颜狡辩/

好比试的中外诗人们: 忌争夺虚名/

隋炀帝与张德成: 忌恬不知耻/

慈禧与林庚白: 忌无自知之明/

端方与李少奇: 忌见风使舵/

秦始皇是大学改名的先师: 忌求取虚名/

朱元璋与拿破仑: 忌不正视自己/

政工人员与看守所长: 忌无耻辩白/

“窃书不算偷”与“踢人不算打”: 忌强词夺理/

不智九诫

黄检私刻奏疏: 忌揭人隐私/

史思明与乾隆: 忌不够敏感/

杨修与刘翱: 忌揭人逆鳞/

郑板桥与冰心: 忌不作调查/

戈雅与郭忠恕: 忌招惹艺术家/

杨炯与李敖: 忌拉郎配/

御史与沈德潜: 忌不识时务/

刘冠雄与毛羽健: 忌包养情妇/

苏东坡与沈万三: 忌表现轻松/

不义镜鉴

曹操与乾隆: 忌不尊老/

写错字的大人物: 忌不肯认错/

朱元璋与曾国藩: 忌打小报告/

李白与笛卡尔: 忌趋炎附势/

辜鸿铭与李敖: 忌行贿/

危素与钱谦益: 忌做叛徒/

偷窥女舍与调戏妇女: 忌耍流氓/

蹇材望与汪精卫: 忌大唱高调/

清朝的那些旁观者: 忌不得民心/

汪精卫与周作人: 忌不能善终/

阿基诺与杨局长: 忌笑出祸水/

薛道蕴与邹汝鲁: 忌胡乱拍马/

无知谱

县委书记与印度外长: 忌不知所云/

项羽与李自成: 忌目光短浅/

张士诚与孙悟空: 忌没有文化/

陈致中与李斯: 忌不律己/

曹操与王振: 忌刻板照章/

阿Q的古今中外: 忌自我麻醉/

中国的“两个伊凡”: 忌滥打官司/

古今张铁生们: 忌以无知为荣/

历史防身术 精彩文摘

读中外历史,我们可以发现这么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专制时代,如果一个帝王对臣下还有所惧怕的话,那这个朝代就是再差也差不到哪儿去;相反,如果这个帝王百无忌惮,朕即国家,朕即真理,天不怕地不怕,而只有臣下怕他怕得要命的话,不用说,这准是一个糟糕透顶的年代。我们不妨来看一些例子。

三国时期割据江东的一代枭雄孙权,应该说是一个有为的君王。他的手下曾对魏文帝这么称赞他:“亲贤爱士,赏不择怨仇,而法必加有罪。”也就是这个原因,他才能在赤壁之战中一破曹操,在猇亭之战中再败刘备,成为天下三分有其一,谁也不敢轻视的江东霸主。就是那个谁也看不起的曹阿瞒也曾颇有感慨地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可是,就这么个英雄,他也有所怕——他怕谁?怕朝中老臣张昭。当年,孙权之兄孙策临死前,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而张昭呢,对孙权也是有话就说,一点也不客气。《三国志》中就曾记载,辽东太守公孙渊因与东吴勾结,引来曹睿讨伐。公孙渊便向孙权求救。孙权呢,也以为有机可乘,忙派大军一万并带大量财物去援助公孙渊。张昭以为此乃肉包子打狗之举,劝孙权不可如此莽撞,结果两人在朝廷上大吵起来。孙权大怒说:“张昭你总是在朝廷上跟我唱对台戏,我早就担心有一天会忍不住杀人!”张昭则以太后遗诏顾命来表示自己不怕死。两人是又骂又哭,谁也不服谁。结果,还是孙权权大,给公孙渊派了人,送了礼。而张昭也不省油,告病躲在家里不愿再见孙权。孙权见他居然敢这么唱对台戏,就派人用土将张昭大门堵住——意思是:你就死在里面吧。张昭呢,也在里面用土再堵一层——表示:我就是死也不愿见你这浑小子。可后来的结果证明张昭是对的:孙权派出的那些人和那些礼物真成了肉包子——礼物被公孙渊收下,人被他作为自己清白的证明送给了曹睿。孙权又一次“赔了夫人又折兵”!好在到底是孙权,他没有就是错了老子也要错到底的“豪气”,于是亲自到张昭家门去挖土赔罪,并作深刻检讨。事后提起张昭来,还深有感慨:“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也就是因为这点“怕”,他才能在群雄竞起的时代划江而治,保有江南半壁河山。而他的后代全是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汉”,结果很快成为他人刀下厉鬼。

再比如说,曾开创了开元天宝盛世的唐玄宗李隆基,在他执政早期,也曾怕自己的宰相韩休——因为这个家伙也是天不怕地不怕,皇帝一有过失,他就会不依不饶,不弄个水落石出绝不罢休。所以,当玄宗由着性子干了什么坏事以后,他总是问左右:“韩休那家伙知道这事吗?”可又往往正在这么问时,韩休的谏疏就哪壶不开提哪壶地来了,于是兴致大跌,觉得自己真是碰上黑虎星了!左右见他这么怕韩休,被韩休弄得坐卧不安,就给他老人家提建议:“韩休做了宰相,您老人家比过去可瘦多了!干吗呀?究竟谁当皇帝呀?我看,干脆把姓韩的赶走,您老人家不就快乐多了吗?”玄宗呢,叹口气:“我虽然瘦了,天下却肥了。我用韩休,是为了社稷,不是为了我个人——要为个人,我早杀了他啦。还用你在这里喋喋不休?”

这样的例子外国也有。1862年,俾斯麦做了普鲁士首相。这家伙可有一手:不到十年,他就将千疮百孔的德国归为一统,并且迅速统一货币,发展经济,把德国变成世界经济军事强国。而且,像历史上所有要建设强大国家的臣下一样,俾斯麦对他的皇上威廉一世也是毫不客气,该批就批,该骂就骂,一点也不假以辞色。威廉一世当然也对这个臣下怕得要死,也恨得要命,但又不敢当面发作,只好回到自己后宫去砸东西、摔茶杯,有时气极了,还连宫中的珍宝也一块儿砸。有一次,他正砸得兴起,皇后心疼这些宝贝,就问他:“你是不是又受了俾斯麦那个老东西的气?”威廉气哼哼道:“除了他,还会有谁?”皇后愤然道:“你乃一国之君,干吗怕他?干吗老受他的气——煎饼再大,也不能大过锅不是?”威廉像我们的唐玄宗一样叹口气:“你不懂。他是首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下面那许多人的气,他都要受。他受了气哪里出?只好往我身上出了。我当皇帝的又往哪里出?只好摔东西了。”

所以,真正的大仁大义者,是不惧怕批评的。见了批评就恼羞成怒的,只能是假仁假义者。

图书网:历史防身术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一二一惨案(史料)pdf 史料典籍

一二一惨案(史料)pdf

古籍印刷质量不精,复印本或有字迹不清及缺页、串页等情况。此书为原书的黑白复印本,其内容与原书完全相同。 一二一惨案简介 “一二一”昆明惨案,史称“一二一惨案”或“一二一事件”,是解放战争时期一次大规模...
资治通鉴全鉴 (北宋)司马光.高清.pdf 史料典籍

资治通鉴全鉴 (北宋)司马光.高清.pdf

资治通鉴全鉴 作者: 司马光 译者: 张志英 资治通鉴全鉴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资治通鉴全鉴 内容简介 《资治通鉴全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逐年记载了我国1362年的历史。书中描绘了战国至五...
新清宫档案解读epub 史料典籍

新清宫档案解读epub

这是第1历史档案馆研究员屈春海在工作中写的论文,在编辑过程中发现,每一篇论文都是一个清宫小故事,而且这些故事均是真实的第1手资料。对当今社会上流行的戏说清朝有正史作用。为此去除论文...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