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盛唐衰 3 凤舞九天pdf

图书网 2018年8月14日15:47:35
评论
2.4K

驰骋古今,畅游庙堂江湖;剖析人性,再观盛衰之道。帝王将相,前车之鉴;此书如镜,映人功过。兴对亡,盛对衰,古往对今来。荒淫对勤政,酷法对仁怀。定六合,平四海,隋殁对唐开。明镜太宗喜,弄獐明皇爱。安史之乱社稷忧,黄巢起义江山坏。盛衰循环如春秋之交替,兴亡轮转似日月之瓜代。

这盛衰的道理看似浅显,人们却不断地重复着昨天的故事:周武王在牧野逼纣王自焚,继承尧舜禹汤的优良传统建立盛世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烽烟四起,各路诸侯拥兵自重,战事不断,民不聊生;嬴政灭六国,天下一统,却被一个小小的亭长夺了江山;杨坚的出现完成南北统一,中华帝国再次进入盛世,但他死后十几年间,家底儿就被儿子败得精光;老李家从老杨家手中接过传国玉玺,缔造了当时世界上头屈一指的大国,即使是这样的盛世仍然逃不出盛*而衰的命运……

成败谁人定?盛衰岂无凭?吹散厚厚的尘埃,展开讲述盛衰兴亡的历史长卷,让我们回到一千五百年前,尽量擦掉成功者撰写历史时对自己的粉饰和对失败者的抹黑,还原真实的风流人物,细细体会其中的盛衰之道。古月,当代颇具代表性的新历史作家,耗时五年,终于完成了五卷本“唐盛唐衰”系列,*书百万余字,堪称巨著,完整再现了三百年大唐帝国气势磅礴的恢宏传奇。

唐盛唐衰 3 凤舞九天 内容简介

李治驾崩后,武媚娘为了登上皇位对亲儿子下死手,终于在李家子孙所剩无几之时,她得以登基称帝,成为中国历史上*一位公认的、名正言顺的女皇帝。称帝后的武瞾发生重大转变,逐渐弃用酷吏,启用德才兼备的大臣,国内安定团结,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上升趋势明显。身为女皇帝的武瞾也想像男皇帝一样有个庞大的后宫,怀义和尚、张昌宗、张易之以及其他一些帅小伙走进她的生活,这在封建社会绝对是*大程度地挑战传统,偏偏怀义和张氏兄弟都不是什么良善之辈,他们也是武瞾执政的一个突出败笔。

武瞾驾崩之后,唐朝又经过数年动荡,终于迎来“开元盛世”,这个盛世有多盛,看看大诗人杜甫是怎么说的——忆昔开元*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为了这个盛世,李隆基也是蛮拼的,他把集仙殿改名为集贤殿,表示自己爱贤才超过爱神仙。为消除社会奢靡之风,他把皇宫之中大量金银器融掉,珠宝玉器、锦绣织物等当众焚毁。

这样的盛世是怎么衰败下去的呢?这个要从“天宝”说起……

《凤舞九天》大事年表

公元683年,李显即位

公元684年,李显被废,李旦即位

公元684年,李敬业起兵造反

公元689年,武媚娘创造“瞾”字,更名为武瞾

公元690年,武瞾登基,建立周朝

公元695年,怀义火烧天堂

公元700年,狄仁杰去世

公元705年,张柬之、崔玄暐等人发动“神龙政变”

公元705年,武瞾驾崩

公元705年,李显即位

公元710年,李显驾崩

公元710年,李隆基发动“唐隆政变”

公元710年,李旦即位

公元712年,李隆基即位

公元713年,太平公主被诛杀

公元713年,改年号为“开元”

公元716年,李旦驾崩

公元742年,改年号为天宝

公元753年,李林甫病逝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

唐盛唐衰 3 凤舞九天 目录

第一章 唐周交替

不如昙花的皇帝 / 002

打击和安抚 / 003

温水煮蛤蟆 / 005

讨武氏檄 / 007

咏鹅神童 / 010

无家财,有忠贞 / 011

目的不纯 / 014

不废江河万古流 / 017

怀义的幸福生活 / 018

恶鬼现世 / 021

木丸口中含 / 023

天助媚娘 / 025

李家的反抗 / 027

正直,圆滑 / 030

日月当空 / 032

女皇登基 / 035

第二章 女皇的时代

女皇的政治天赋 / 038

请君入瓮 / 039

新的炒作点 / 042

狄入“例竟门” / 045

乐家有儿已长成 / 047

擦亮眼 / 049

武瞾的转变 / 051

永安村 / 055

臣子过与皇帝德 / 057

唾面自干与得意忘形 / 059

皇帝的新衣 / 061

知难?行难? / 063

兵败硖石谷 / 066

栋梁之臣 / 068

恶鬼回地府 / 070

六郎与莲花 / 073

瞬息万变 / 076

软硬二使 / 079

再议太子 / 081

失败的和亲 / 083

盛德无边 / 087

不靠谱 / 089

河曲明珠,东南遗宝 / 091

一念之间 / 094

莲花劫 / 096

神龙政变 / 098

无字碑 / 102

第三章 李唐匡复

开局不利 / 106

特大号绿帽子 / 108

妖人乱政 / 110

武氏崛起 / 113

空前的危机 / 115

小河沟里翻船 / 118

政变之后 / 121

和事天子 / 123

一场比赛 / 126

食物中毒 / 127

唐隆政变 / 129

第四章 重回正轨

太子之让 / 134

姑侄之争 / 137

政变未遂 / 139

玄宗的时代 / 141

弃车保帅 / 143

姑侄之戮 / 145

第五章 开元盛世

岁寒知松柏后凋 / 150

善始善终 / 152

谣言与辟谣 / 155

盛世的基业 / 156

人定胜天 / 161

睿宗驾崩 / 162

人和制度 / 164

天下本自无事 / 166

贤相归西 / 170

丽正书院与贺老 / 171

请君当人质 / 173

敬神,敬人,敬大臣 / 175

皇帝的私心 / 177

糟糠之妻 / 180

贫贱之交 / 182

不靠谱的宰相 / 185

为君不易 / 187

第六章 饱暖思淫欲

“开元”变“天宝” / 190

唐衰的伏笔 / 192

挥剑斩子 / 195

獐头鼠目 / 197

广运潭大会 / 199

妃子笑 / 201

只手遮天 / 204

唐朝三绝 / 206

哥舒夜带刀 / 214

西征小勃律 / 216

外若痴直 / 219

奸相难入土 / 223

混混宰相 / 226

“安史之乱”的战鼓擂响 / 229

后 记

唐盛唐衰 3 凤舞九天 精彩文摘

唐周交替

主角:武媚娘

配角:李显、李旦、李元嘉、徐敬业、裴炎、骆宾王、狄仁杰、武承嗣、武三思、怀义和尚、周兴、来俊臣、丘神勣等

事件:李治驾崩后,武媚娘更加肆无忌惮,稳稳坐定政治舞台上的第一把交椅,甚至容不下自己的亲儿子当皇帝,废掉一个,再立一个,每一个都是傀儡,她这样折腾有很多人看不惯,用各种方式进行反抗,在此过程中流血冲突不止,有志之士层出不穷,当然也不乏想要浑水摸鱼的野心家。

要想毁掉李唐根基,重新建立一套属于自己的系统绝非易事,对于这一点武媚娘认识得很深刻,她豢养大量酷吏充当鹰犬,这群酷吏杀伤力极强,在武媚娘指挥下清理掉前进路上的荆棘。

在李家子孙已是所剩无几之时,武媚娘终于登上皇帝宝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公认的、名正言顺的女皇帝。

不如昙花的皇帝

唐高宗李治驾崩,太子李显(原名李哲)即位,庙号为唐中宗。

李显是李治的第七个儿子,武媚娘的第三个儿子。

李显当上皇帝的第一件事是尊天后武媚娘为皇太后,这样做合情合理,历朝历代均是如此,但是,把政事交与皇太后全权负责就显得有些让人难以接受。

此时,朝廷内外、举国上下,最大的莫过于武媚娘,武媚娘也知道自己处在权利的顶峰,但脚跟还不是很稳,还需要做些安抚工作,例如,现在的韩王李元嘉根红苗正,威望也高,他若是振臂一呼,说不定会带来不少麻烦,因此,武媚娘为李元嘉加官进爵,保其稳定。(李元嘉是高祖李渊的儿子,太宗李世民的弟弟。)

李显虽然没什么大权,但还是个皇帝,多少还有些权力,刚坐上皇位,便将太子妃韦氏升为皇后,并且提升皇后的老爹韦玄贞为豫州(管辖今河南省部分地区)刺史。

没过几天,李显想把岳父提拔成侍中,当上侍中可就是进了宰相圈,宰相责任重大,并不是谁都能当的,当不好会祸国殃民。

除了要提拔岳父,李显还打算给自己奶妈的儿子授个五品官。

李显这样做应该是有一定想法的,即能照顾亲戚,又能安插一些自己人在重要位置上,好跟皇太后抗衡。

皇帝的言谈举止实在出格,中书令裴炎不得不站出来制止。

对于裴炎阻止自己提拔韦玄贞的做法,李显暴跳如雷,放出浑话:“这个天下我都可以交给韦玄贞,难道还会舍不得一个侍中的职位!”

裴炎无法阻止李显胡作非为,但有人能。以目前武媚娘具备的实力,收拾李显很轻松,她可是做大事的人,对儿子也不会手软,如此合理的借口摆在眼前怎能不用,于是,她便开始策划废帝。

李显的胆子也忒大了,难道他不明白这个天下仅仅在名义上是他的,实质上和他就没什么关系,那是他妈的天下,他敢拿他妈的天下送人,他妈会怎么想!

当上皇帝的李显自以为够强大,忘记两个哥哥是怎么被弄死和被弄得生不如死的,武媚娘的手段是何其高明与残忍,李显此举明摆着是想找死!

公元684年2月,武媚娘在乾元殿召集文武百官开会,命令裴炎、刘祎之、程务挺、张虔勖等亲信带兵入宫,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宣布太后命令——废除李显帝号,降级为庐陵王。

此时的李显尚未缓过神来,傻乎乎地大喊:“我犯了什么罪?为什么不让我当皇帝?”

“你想把天下交给韦玄贞,所以不配坐这龙椅。”这便是太后给他的答案。

整个过程极其简单,除李显本人高分贝但毫无效果的呼喊之外,没有遇到丝毫阻拦,武媚娘的强大可见一斑。

李显在公元683年12月即位,公元684年2月下台,仅仅当了两个月左右的皇帝,如同昙花般一现而凋谢。

确切的说,李显并不如昙花,昙花盛开虽然短暂,但绽放之时洁白如雪、淡香怡人,李显这几十天皇帝当的,除了提拔媳妇、岳父之外,就再也没做过什么。

打击和安抚

李治和武媚娘生的四个儿子已经有三个被残害,武媚娘一琢磨,不能厚此薄彼啊,把老四也拉出来溜溜吧。

公元684年2月,李旦即位,庙号为唐睿宗。(李旦是李治的第八个儿子,武媚娘的第四个儿子。)

跟中宗比起来,睿宗更惨,名义上叫皇帝,实际上除了能把媳妇刘王妃升级成刘皇后之外就啥也干不了了。

现在的武媚娘不但可以光明正大地临朝,而且权利更加集中,朝廷内外大事小情全由她一人说了算,李旦是个完完全全的傀儡皇帝。

武媚娘对这次权力交接很满意,但有人不满意。

前几天一群侍卫军跟随裴炎、刘祎之入宫逼李显下台,李显根本没啥反抗,这群侍卫军没发挥出作用,也就没得到奖赏。逼皇帝下台可是件掉脑袋的事情,冒这么大风险竟然啥好处没捞到,谁都会不甘心,于是,十几个当兵的聚在一起喝闷酒,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有人喝多了嘴也没了把门的,大放厥词:“早知道冒那么大风险都没奖赏,还不如拥护庐陵王当皇帝。”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就在大家一边喝酒一边侃大山的时候,一个士兵悄悄离席到后宫去打小报告,说有人散布反动言论。

这伙人还没喝完酒就直接被逮捕了,那个散布反动言论的被砍头示众,其余几人因知情不报被吊死,算是得到具全尸。

那个到后宫打小报告的士兵直接升为五品官员,一步登天!

从此之后,告密之风骤然刮起。

有了各种小道消息,武媚娘便能更好地掌握朝廷内外的各种信息,当然这些信息的可信度肯定是有限的,一般人背后打别人小报告都会添油加醋甚至无中生有,这种行为虽然遭人唾弃,但为了升官发财仍然有无数不要脸的同志奋勇争先前赴后继地爬到领导身边,尽情地诋毁着那些自己通过正常手段竞争不过的对手。

通过这些小道消息,武媚娘也听到一些风言风语,在那个时代很多人不习惯让个女人统治国家,在此之前因女人祸国殃民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武媚娘也有些心虚,她便给尚书省左仆射刘仁轨送了封信,信中写道:“汉朝时期,刘邦很放心地把关中事务全权委托给萧何,现如今,我也很放心地把国内重要事务都委托给你,希望你能像萧何一样成为一代名相。”

刘仁轨这老头稍微有点不识时务,他虽然不敢像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跟武媚娘对着干,但他打心眼里不愿意接受“垂帘听政”或者是女人当皇帝,因此,他回书一封,大意就是说自己才疏学浅,再加上年老体衰难以承担重任,正想着告老还乡呢,除了这些之外,刘仁轨还在信中讲述汉朝吕后的惨痛教训,后人应引以为戒。

吕后是刘邦的媳妇吕雉,关于吕雉的事情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这里只能简单概括一下:刘邦死后,吕雉专权,把原来的情敌做成人彘,彘是猪的意思,人彘就是把人整成猪的意思;刘邦的八个儿子中,直接或间接被吕雉弄死的有四个;另外,她大肆提拔娘家人,差点夺取汉室江山。

吕雉做了很多人神共愤之事,但她实力太强大,大家斗不过她,可她死后吕家几乎被赶尽杀绝。

刘仁轨在信中特意强调吕后的惨痛教训就是为了提醒武媚娘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武媚娘看完回信并没有感到十分惊讶,刘仁轨不是很支持她工作是因为接受不了女人拥有天下,同时也未表现出强烈反对是因为他要明哲保身。

打击和安抚两手都要抓,对于刘仁轨这样德高望重的老臣,武媚娘十分不想得罪,只要他不公开站出来拆台,还是要尽量保持友好关系的,于是,她派人带话给刘仁轨,主要表达以下几个意思:

第一,自己并不是想临朝听政,只不过李旦刚刚即位还不熟悉工作,并且正处在为高宗李治守孝期间,没人管理政事,自己才会勉为其难,舍了这张老脸为国为民做出微薄贡献。

第二,吕雉及其家族的所作所为不但祸害了汉朝,而且其自身也没有好下场,还遭受后人的唾骂,这会让我引以为戒,绝不步其后尘。

第三,您年老体衰还能大老远的劝诫我,这样忠贞的节操、刚直的作风古今罕见,实在是难得的社稷之臣。

第四,虽然您年老体衰,但德高望重,为天下人所景仰,希望您能再大公无私一些,为大唐江山多出几年力,就别再提告老还乡的事儿。

话说到这份儿上,刘仁轨也便没什么好说的,只好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同时也希望武媚娘能像她自己所保证的一样做好该做的,不做不该做的。

温水煮蛤蟆

武媚娘的表现并未像她所保证的一样,她的侄子武承嗣请求追封武家先祖为王,还要修建祖庙,供奉七代祖先。

这样的请求并不合理,武家未对大唐立过旷世奇功,古往今来也没有为皇后或者皇太后修祖庙的规矩,对于这样的不合理请求,武媚娘竟然答应了,她就是要一步步打破常规,不停地做出不符合传统礼法的事情,让朝廷上下以及天下百姓一步步接受这些,直至大家都习惯了,她便可以登上皇帝宝座。

这道理就如同温水煮蛤蟆一样。

有好事者将蛤蟆扔到开水中,蛤蟆受不了突如其来的高温刺激,立刻奋力跳出水中,从而成功逃脱。

该好事者又把蛤蟆放到凉水中,然后慢慢加热,蛤蟆在熟悉的水中欢快游弋,最后被不知不觉地煮熟。

这个实验我没有亲自做过,也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实验者想告诉我们的道理是非常可信的。

人们大多时候(或者说是不知不觉中)可以接受周围缓慢变化的环境,渐渐去适应,等到有一天他们发现自己身处险境之时,已经无力回天,这也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武媚娘这样步步为营就是为了让天下之人缓慢适应她的出格行为。

并不是所有的“蛤蟆”都反映迟钝,有只“蛤蟆”感觉到水温的变化,觉得这样下去迟早会把大唐煮熟。

这只“蛤蟆”便是裴炎。

裴炎直言进谏,让武媚娘别着急修庙,理由如下:“太后不仅是武家人,更是全天下人母亲,理当母仪天下,大公无私,不能偏袒亲属,更不要步了吕雉的后尘。”

武媚娘最不喜欢听的就是吕雉的典故,因为这会让大家对自己执政格外排斥,因此她也极力争辩自己跟吕雉的区别:“吕后把权力交给活人,导致吕家大权在握,最终落得个悲惨结局。我跟她不一样,此次是追尊死人,不会有危害,只会体现出我的孝顺。”

武媚娘的理由看似充分,但裴炎也有自己的说法:“做事情要防微杜渐,今天您追封先祖,明天便可能把权力交给活人。”

在裴炎的反对下武媚娘只好暂退一步,停止修建祖庙,但追封先祖的事情还是执行了。追尊五世祖父为鲁靖公、高祖父为太尉兼北平恭肃王、曾祖父为太尉兼金城义康王、祖父为太尉兼太原安成王、父亲为太师兼魏定王。

对于武媚娘追封先祖的事情,裴炎实在是拦不住,但他阻止了武家祖庙的建设,这已经足够让武媚娘怀恨在心。

讨武氏檄

武媚娘不断做大作强,反对她的人也越来越多,方式更是多种多样,有像裴炎那样用“文”的,也有人用“武”的,干脆扯起大旗造反。

有人造反在大家预料之中,但这个造反带头人还是很出乎大家预料的,竟然是李治重臣李勣的孙子李敬业。

眉州(今四川省眉山市)刺史英公李敬业和他的弟弟李敬猷(yóu)以及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魏思温、薛仲璋等人犯了些小错误,降职的降职、革职的革职,都觉得不爽,便聚到一起商量着如何发泄郁闷之情。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缓解郁闷的方法很简单,只要使让自己郁闷的人郁闷就行了,因此李敬业等人竖起拥护庐陵王李显的旗号讨伐武媚娘。

公元684年秋,在魏思温的谋划下,李敬业等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扬州,设置三个府,分别是:匡复府、英公府和扬州大都督府,李敬业自称匡复府上将,兼任扬州大都督,魏思温为军师,唐之奇、杜求仁、骆宾王等人分别担任重要职务。

他们的声势极大,反政府的理由也充分,短短十多天的时间便拉起一个十多万人的队伍。

李敬业站稳脚跟之后,向各个州县发布反武檄文,煽动大家一起闹革命,这份檄文出自骆宾王之手,骆宾王可是“初唐四杰”之一,那水平绝不含糊,檄文写的极好,甚至让目空一切的武媚娘为之动容,大加赞赏的同时说出这样的话:“这是宰相的过失啊,竟让如此才华横溢之人飘泊失意!不能为朝廷所用。”

《讨武氏檄》到底好在哪里?我们可以一起学习学习。

檄文开篇写道“伪临朝武氏者”,短短六个字直中要害,揭示出武媚娘非法把持朝政的事实,然后用一连串掷地有声的词句对其展开人身攻击,“性非和顺,地实寒微”意思就是说武媚娘不是善良之辈,而且出身卑微。现在我们常说英雄不问出处,但在那个君权天授的时代则不同,血统很重要,这也是为何高祖李渊要说自己是老子李聃后人的缘故。

除了说武媚娘出身不好之外,还要揭露其本质有多恶劣,连珠而发的“虺(huǐ)蜴为心、豺狼成性、狐媚偏能惑主、神人之所共嫉、天地之所不容……”真可谓字字见血,大致的意思就是说武媚娘有毒蛇一样的心肠、豺狼一样的品性,但偏偏能像狐狸精一样迷惑皇帝,这样的女人惹得人神共愤,天地不容……(虺是古书上所说的一种毒蛇,通常把它比喻成奸恶之徒。)

一个如此恶劣的女人想要干什么呢?骆宾王紧接着便给出答案:“包藏祸心,窥窃神器。”意思就是说她没安好心,想要偷神器,这个神器不是指游戏里面的超级装备,而是指大唐江山。(《道德经》中写道:“天下神器,不可为也,为者败之,执者失之。”神器指的便是天下。)

这个没安好心的女人做了哪些事呢?“君之爱子,幽之于别宫;贼之宗盟,委之以重任。”这便是武媚娘做的事情。君之爱子指的是先皇李治的儿子中宗李显,贼之宗盟便是她武氏家族和那些奸佞小人。

那么,让这样一个蛇蝎心肠又将君之爱子囚禁起来的女人非法把持朝政会有什么样的后果呢?骆宾王引经据典告诉大家有多严重:“龙漦(chí)帝后,识夏庭之遽(jù)衰。”这是一个典故,说的是夏灭亡之前,有孽龙的口水流淌在帝王的宫庭里。但孽龙毕竟是传说,大家都知道的是夏朝的灭亡跟夏桀的一个女人——妺喜——脱不了关系,这也是提醒大家不要让大唐因为一个女人而亡。

光说别人不好不行啊,还得夸夸自己有多好。

骆宾王接着写道:“敬业皇唐旧臣,公侯冢子。奉先帝之成业,荷本朝之厚恩。”这几句话摆正了李敬业的位置,他是大唐的老臣,是王公贵族的长子,奉行的是先帝留下的训示,承受着本朝的优厚待遇。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才要“是用气愤风云,志安社稷。因天下之失望,顺宇内之推心。爰举义旗,以清妖孽。”

李敬业想要安社稷、清妖孽这个出发点是好的,是否具备这个实力呢?要是没实力谁会跟你混啊,因此,骆宾王给大家吃了一颗定心丸,告诉大家我们的实力相当雄厚,不信你看:“南连百越,北尽三河;铁骑成群,玉轴相接。海陵红粟,仓储之积靡穷;江浦黄旗,匡复之功何远!班声动而北风起,剑气冲而南斗平。喑呜则山岳崩颓,叱吒则风云变色。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这段话可谓气势恢宏,让己方信心满满,让敌人胆颤心惊。南至偏远的百越,北到中原的三河,铁骑成群,战车相连。海陵的粮食多得吃不完,都开始发霉长了红毛,仓库更是堆积如山,连个空地儿都没有,大江上下旌旗飞舞、彩带飘扬,匡复大唐的日子还会远吗!北风起处人喊马嘶,刀枪剑戟之光闪耀月星,勇士们的怒吼令山岳崩塌,令风云变色。什么样的敌人能抵挡这样的队伍?什么样的城池能阻挡勇士们一往无前的步伐?

对比武媚娘和李敬业孰正孰邪,然后标榜自己如何威猛,接下来就是要拉拢更多的人一起闹革命。

骆宾王话锋一转,写道:“公等或居汉地,或协周亲,或膺重寄于话言,或受顾命于宣室。言犹在耳,忠岂忘心。”这几句的意思是说诸位要么是世代蒙受国恩、要么是皇亲国戚、要么是身负重任的将军、要么是接受先帝遗命的大臣,现在先帝的话仍在耳边萦绕,你们的忠心在哪里?

骆宾王觉得这样可能还刺激不到诸位的神经,于是紧接着写道:“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这意思就是说:先帝坟前黄土未干,尸骨未寒,然而幼主却不知道流落到何等悲惨的地步!

短短几句可谓将情煽到极致,光煽情还不够,还得利诱。“共立勤王之勋,无废大君之命,凡诸爵赏,同指山河。”意思就是:大家共同建立匡救王室的功勋,不至于废弃先皇的遗命,那么各种封爵奖赏,一定如同山河般牢固,并且经久不衰。

写道这里,差不多该说的都说了,造反毕竟是大事,很多人会犹豫,对于这一点,骆宾王也考虑到了,因此写了这样一句:“若其眷恋穷城,徘徊歧路,坐昧先几之兆,必贻后至之诛。”这是提醒大家不要迷恋于眼前的利益,在关键时刻徘徊犹豫,这样做只会招来祸患,说不好还得掉脑袋。

此篇檄文一出,那绝对是震烁古今、响彻寰宇,至今读来心潮依然澎湃!

咏鹅神童

通过《讨武氏檄》不难看出,人家“初唐四杰”的水平不是吹的,绝对的真材实料。如果您不喜欢刚才那篇充满政治色彩檄文,那么看看下面这首朗朗上口的小诗是否会勾起童年的回忆。

鹅、鹅、鹅,

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

红掌拨青波。

上面这首《咏鹅》绝大多数的中国孩子都应该会背,有些人可能会觉得这诗虽好可并不是好的那么出类拔萃啊,但是,我若告诉您这是骆宾王七岁之时所作,您是否就该瞠目结舌了。

骆宾王也正是凭借这首诗得到“江南神童”的美称,天生丽质、勤奋好学、刻苦钻研的骆宾王在青少年时期学有所成,结交天下名士,游览名山大川,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过程中渐渐成长为少年英才。

二十二岁时,骆宾王进京赶考,不过因为他年轻气盛、恃才傲物,轻视权贵,不肯向世俗低头,最终名落孙山。

在《唐盛唐衰(二)——盛唐之歌》中曾经介绍过唐朝科举考试的一些习俗,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是做好考前准备工作,有门路的人都会提前把自己的作品送给考官等影响录取的相关人士。骆宾王对此表示不屑,通过他赶考之前的几句诗便能看出来。

少年重英侠,弱岁贱衣冠。

既托寰中赏,方承膝下欢。

遨游灞陵曲,风月洛城端。

且知无玉馔,谁肯逐金丸!

考场失意对骆宾王打击很大,但也算是件好事,这次遭遇让他重新思考人生,也让他懂得如何处理人情世故。

几年之后,骆宾王步入仕途,在李渊的第十六个儿子李元庆手下做事,李元庆为人豪爽豁达,十分喜欢骆宾王的才学,按照当时的规定,官员任期满后一般都会有所调整,骆宾王只得再谋出路。

宦海沉浮、仕途坎坷让骆宾王心灰意冷,于是弃官还乡,当起农民。

农民这个职业无法实现骆宾王心中的理想和报复,几年之后他再次找到机会踏上重返长安的仕途之路,此时的他已经是一位两鬓斑白年近五十的老头子。

接下来的十多年间,骆宾王的仕途仍然坎坷,最悲惨之时竟然被人栽赃陷害,锒铛入狱。

官虽然当不好,但骆宾王在文学领域的地位却日渐提升,成果也越发丰硕,他在公元676年所作的《帝京篇》是初唐时期少有的长篇诗词,当时便传遍京畿,以为绝唱。

传统思想根深蒂固的骆宾王看不惯一个女人把持朝政,因此跟李敬业等人扛起反武大旗。

一纸檄文不禁令武媚娘感慨万千,感慨的同时也不能耽误正事儿,抓紧派人平叛吧,万一让李敬业等人把事情闹大可就不好收场了。

武媚娘任命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领三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征讨李敬业。

图书网:唐盛唐衰 3 凤舞九天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中国史

中国历史地图_手绘中国(人文版).pdf

中国历史地图手绘中国简介 作者: 洋洋兔 出版社: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手绘中国(人文版)》是一本介绍中国历史地图的书籍,采用手绘图形的方式,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历史地理的变迁。 该书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
中国史

华南海盗 1790-1810pdf

华南海盗 1790-1810 作者:(美)穆黛安 华南海盗 1790-1810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华南海盗 1790-1810 内容简介 1790至1810年间,华南沿海海盗经历了一个惊人的增长时期...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