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集注新修pdf

图书网 2018年3月28日13:16:10
评论
3.6K
摘要

《陶渊明集注新修》系陶渊明研究专家上海外国语大学金融鼎老师毕生心力之作,对陶渊明的生平考证是本书的重要贡献。

陶渊明集注新修 内容简介

《陶渊明集注新修》对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的作品,加以诠释,并分析其题旨、艺术手法等,帮助读者正确理解其内容。这对陶渊明研究无疑是一份颇有价值的参考书。《陶渊明集注新修》适用于大学文科学生及古诗研究工作者,同样也适用于喜欢古诗的广大读者。

陶渊明集注新修 目录

诗1

命子1

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二首8

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11

和郭主簿二首14

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18

劝农22

和胡西曹示顾贼曹26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28

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30

杂诗四首33

停云并序38

时运并序41

荣木并序44

连雨独饮48

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50

归园田居五首52

归鸟60

读山海经十三首63

止酒80

戊申岁六月中遇火82

责子84

和刘柴桑86

酬刘柴桑89

己酉岁九月九日90

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92

赠长沙公并序94

移居二首97

与殷晋安别并序100

五月旦作和戴主簿103

杂诗八首105

形影神并序115

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122

饮酒二十首并序124

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154

还旧居156

悲从弟仲德158

赠羊长史并序160

诸人共游周家墓柏下163

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165

酬丁柴桑168

九日闲居并序169

岁暮和张常侍172

游斜川并序174

拟古九首177

于王抚军座送客192

述酒193

蜡日198

答庞参军并序200

答庞参军并序202

咏二疏206

咏三良209

咏荆轲211

咏贫士七首214

有会而作并序224

乞食227

挽歌诗三首229

联句233

文235

闲情赋并序235

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244

……

附录304

关于陶渊明的年龄问题304

陶渊明集注新修 序言

陶渊明(三六五年至四二七年),又名潜,字元亮,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西南)人,是我国文学史上著名的田园诗人。

他出身于没落的封建官僚家庭。曾祖陶侃,任荆、江二州刺史,并都督交、广、宁等七州军事,因平叛有功,受封长沙郡公,死后赠大司马。祖父陶茂任武昌太守。父亲早就远离仕途,在陶渊明童年时就去世了。因此,家道到陶渊明时就衰落了。

陶渊明生活在东晋后期,正是晋宋易代的大动乱时代,民族矛盾、阶级矛盾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都非常尖锐。北方是所谓的“五胡十六国”,各少数民族的贵族仍在互相混战,并不断对南方进行侵扰;而偏安江南的东晋王朝,由于士族集团把持朝政,对人民进行残酷的压榨,终于在公元三九九年,爆发了会稽郡孙恩领导的农民起义运动,斗争的烈火燃遍浙江、福建、江苏等许多地方。而东晋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争权夺利更是接连不断。晋孝武帝时,发生了司马道子、司马元显父子的专权;晋安帝时,爆发了荆州刺史桓玄起兵反晋、夺取皇权的叛乱,随后是建武将军、下邳太守刘裕出兵讨伐桓玄的战争;晋恭帝时,刘裕夺权篡弑,废晋自立。这一系列的事件,对陶渊明的思想、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陶渊明的青少年时代是在晋孝武帝太元年间度过的。那时,他把读书作为主要生活。“闲居三十载,遂与尘事冥。诗书敦夙好,园林无世情。”(《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少年罕人事,游好在六经。”(《饮酒》第十六首)他不但精读了《论语》等儒家经典著作,还阅读了《庄子》《老子》等道家著作,《史记》《汉书》等历史著作。因此,在青少年时期,他的头脑中已杂糅了儒道两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占主导地位。“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八首》第五首)他仍有着“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希望能通过出仕途径,实现“大济苍生”的抱负。

他二十九岁(公元三九三年)开始出仕,初任江州祭酒。因“不堪吏职”,不久就离职回家;后来州里召他为主簿,他也未去上任。直到三十六岁(公元四年)时,他再次出仕,做荆州刺史桓玄的参军,但结果仍大失所望:“静念园林好,人间良可辞。”(《庚子岁五月中从都还阻风于规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投冠旋旧墟,不为好爵萦。”(《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在桓玄官府干了约两年,这年(公元四一年)年冬就趁母丧机会,辞官回家守丧。

晋安帝元兴二年(公元四三年),桓玄篡位,改国号为楚。次年二月,刘裕联合了各方面的力量,出兵讨伐桓玄;三月,刘裕被推为镇军将军,并都督八州军事。这时,陶渊明做了刘裕的参军。“四十无闻,斯不足畏。脂我名车,策我名骥,千里虽遥,孰敢不至!”(《荣木》)在他四十岁时,为追求功名,东下曲阿,赴任刘裕参军,但不久又辞职回家。这年秋天,他投奔建威将军、江州刺史刘敬宣,做了他的参军。次年(公元四五年)春,刘敬宣因和刘裕的部将刘毅不合,便辞去了刺史职务。陶渊明也只好离职了,在离职前他曾为刘敬宣出使京都,路经钱溪时写了首《乙巳岁三月为建威参军使都经钱溪》诗。在诗中,他表达了归隐田园的坚定意念。时诗人四十一岁。

诗人回家后,由于家贫,“耕植不足以自给”,又在这一年八月,在离家百里的彭泽,做了县令。这是陶渊明仕途生涯中最后一任官职。但他上任不久,就“眷然有归欤之情”。恰好他妹妹丧于武昌,因奔丧心切,自动离职了,只做了八十多天的县令。

陶渊明的出仕,既是为生活所迫,也是为了“济世”。但他在时而出仕、时而归田的过程中,逐渐看清了现实的黑暗,认清了野心家桓玄、刘裕之流的面目,感觉到仕途险恶,再加上他禀性刚正不阿,终于使他走上了洁身远祸的归隐道路。

陶渊明结束了他充满矛盾、不断探索、终至幻灭的仕途生涯以后,从四十一岁(公元四五年)开始,过上了长达二十二年的归隐生活。起初,他住在上京旧宅(在柴桑郊区)。这时,他一面参加劳动,一面从事写作,心境开朗,思想也比较稳定,许多优秀的作品如《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读山海经》等都创作于这一时期。他在《归去来兮辞》中写道:“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他深感像他这样的人在那黑暗的社会里是不会有出路的,于是下定决心,准备在田园生活中终了自己的余生:“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此时,道家的顺应自然、消极避世的思想已在他的头脑里占据了重要地位。
晋安帝义熙六年(公元四一年)冬,诗人迁居南村,时四十六岁。关于这次迁居的原因,他在《移居》诗中说:“昔欲居南村,非为卜其宅。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诗人对心地质朴的南村人民怀有深厚的感情。

在南村生活的头几年,诗人的思想不很稳定,特别是年迈贫穷、志业无成的感慨经常在他的脑际萦绕,使他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杂诗八首》就是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生活实录。稍后的《形影神》一组诗,就是用诗的艺术形式,表现他思想上的矛盾、斗争及其解决的过程。“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可见,道家的自然无为已成了他的主导思想。因此在南村后期,他的思想又比较稳定,想的不再是自己的贫穷和前途,而是怎样把归隐坚持到底。《饮酒》二十首就是记述他这一时期的思想、生活的一组诗。

“畴昔家上京,六载去还归。”(《还旧居》)陶渊明在南村住了六年,于晋安帝义熙十二年(公元四一六年)冬迁回上京。时五十二岁。

迁回旧居的这最后十一年,是陶渊明的思想和创作发展的高峰时期。这时,正遇上刘裕夺权篡弑、晋宋易代的时局变故。陶渊明从儒家的“忠君”观念出发,对晋安帝、晋恭帝的被害,对东晋王朝的灭亡,表示极度的悲痛;对刘裕的弑夺行为表示极大的不满和愤慨。他把这种感情写在《岁暮和张常侍》《述酒》等诗中。大约在作《述酒》诗的同时,他又从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出发,写出了寄托社会理想、反对封建剥削的光辉著作——《桃花源记并诗》。这一时期,他还写了不少托古述怀、寄寓感慨的作品。
诗人的晚年,更是在极其贫困的生活中度过的。萧统《陶渊明传》说:“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有日矣。”这时,他身患重病,甚至挨饿很久,连起床也困难,但他还是不肯随便接受别人的赒济。如檀道济是朝廷的命官,临去时送给他粮肉,他却拒绝接受。但当饥饿无法忍受时,他也当过乞丐,向人求过食。

宋文帝元嘉四年(公元四二七年)八九月,陶渊明在病中写完了他生前最后的作品《挽歌诗》和《自祭文》。十一月,他最终在贫病中结束了一生。享年六十三岁。

陶渊明的作品以诗歌为主,数量虽不多,但内容非常丰富。

反映田园生活是陶渊明作品的主要内容。诗人早在归隐以前,已写了不少描绘乡居生活的诗,但许多杰出的诗篇,都写在他归隐之后。其中最有名的是《归园田居》《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等。

陶渊明的田园诗充满了对腐败官场的憎恶和对纯洁的田园的热爱。在《归园田居》第一首中,他把官场斥责为“尘网”“樊笼”,把投身仕途看成是“羁鸟”“池鱼”,表现了他对官场的极端的鄙视;而对他向往的田园,则极其细致地写出了它的清静幽美,字里行间流露出他对田园生活的无限热爱之情。在这里,淳朴、宁静的田园与黑暗、腐败的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充分表达了诗人的爱憎感情。

诗人回到农村,亲自参加农业生产劳动,而且感受很深。反映他参加农事劳动及其所得的感受,是他田园诗的重要内容。《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写他晨出晚归,披星戴月,在豆田里锄草,虽然衣服被露水打湿了,但他仍不感到可惜,只希望不要违背自己的意愿。《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一诗,写他在西田收获早稻,体验到终日田间劳动的艰辛,以及为衣食而辛勤劳动的喜悦。

描绘田园风光也是其田园诗的重要部分。诗人远离污浊的现实,回到风景优美的庐山农村,就以纯挚、欣喜的心情画下了许多幽美的自然图景:“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读山海经》)“露凝无游氛,天高肃景澈。陵岑耸逸峰,遥瞻皆奇绝。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和郭主簿》)“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己酉岁九月九日》)这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清奇茫远的自然景色,不仅形象鲜明,自然真切,而且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调,充满强烈的感情色彩。

诗人归隐后长期住在农村,还写了不少作品来歌咏这种陶然自乐的归隐生活。如《饮酒》第五首,写他在东篱下采菊,并悠闲地看着南山的安适自得的心情。第七首写他摘菊饮酒、啸傲东轩的生活乐趣。从这些诗里,可以看出他对这种自由自在、毫无约束的归隐生活是很满意的。

此外,陶渊明的田园诗,还描写和农民之间的淳朴真率的友谊,揭示农村的荒凉景象,叙述对农事的看法等。总之,诗人把农村题材大量写入诗中,为诗歌领域开辟了一个新的园地,被后人称为田园诗人之宗。

揭露社会黑暗、反映政局变故是陶渊明作品的另一重要内容。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对桓玄、刘裕等阴谋野心家是极其不满的,但他又无力反抗,因此走上了洁身自好的归隐道路。退隐后,他并没有忘记国事,相反,不断地用他充满愤懑感情的笔,来记述这风雨飘摇的年代。在《岁暮和张常侍》诗里,他不仅对晋安帝的遇害深表哀痛之情,还暴露了当时乌云满天、民不聊生的黑暗现实。《述酒》写在晋亡后不久,是叙述东晋王朝的兴亡过程,哀悼晋恭帝的被弑,揭露桓玄、刘裕等无耻的篡夺行径。《拟古》第九首则以种桑为喻,描写刘裕称帝前后的政局变故。《拟古》第七首写人民群众对时政变化的悲叹。可见陶渊明虽身在田园,但他仍非常关心国家的命运。

诗人生活在宁静的农村里,他的思想并不是没有矛盾的,特别是有志难骋、壮志未酬等问题经常萦绕在他的脑际,使他忍受着极大的痛苦。他有不少诗作就是记述他这种复杂的思想感情变化的。如《杂诗八首》第二首,写他面对着清美的秋夜月色,从阵阵的凉风,发冷的枕席,感到时节的变易;又从时节的变易想到日月流逝,年华虚度,而自己一事无成,不禁内心悲愤凄苦,以致彻夜不寐。第五首写他青壮年时很有雄心壮志,但随着岁月的推移,这种雄心壮志渐渐离去了,而现在已成了年迈力衰之人,想到未来的前途,古人对光阴的珍惜,心里非常害怕,从而展示了诗人心中的矛盾痛苦,以及对黑暗现实的无比怨恨之情。

陶渊明在农村的生活很艰苦。因此,反映他艰难的农村生活也是他作品的重要题材。《戊申岁六月中遇火》写他家中着火,把整个院子烧光了,只好住在船棚里。《杂诗八首》第八首写他过着“寒馁常糟糠”的日子,连最低的生活需求都不能得到。《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写他经常遭到风雨旱虫的灾害,过着“长抱饥”“无被眠”的困窘生活。《五柳先生传》写他住在“不蔽风日”的破屋里,衣服褴褛,食饮屡缺,一贫如洗。《有会而作》写他晚年遭到自然灾害,田里没有收成,只好经常挨饿。《乞食》写他饥来无法忍受时,曾向人去求过食。由此可见,陶渊明的归隐生活的确是非常贫困的。

诗人还有部分作品表现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他在《和郭主簿》诗里,以陵岑、芳菊、青松等清奇挺拔的自然景物,象征他超群不凡的坚贞品格。在《饮酒》第八首中也以青松象征他挺立不屈的性格。《咏贫士》第一首,以孤云、独鸟,象征他的孤傲高洁。此外,还通过对古人古事的赞颂,来表现他的情操。如《咏贫士》通过对古代贫士的咏叹,表达他甘居贫困、不慕荣华富贵的志趣。《咏二疏》《咏三良》《咏荆轲》等诗,表面看来是吟咏历史人物,但实际上也是批判当时恶浊的现实,表现他愤世嫉俗的强烈感情的。其他如《读史述九章》《扇上画赞》《感士不遇赋》等,也都是托古述怀的。

陶渊明在晚年时期写出了一篇脍炙人口、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光辉篇章——《桃花源记并诗》,提出了他的社会理想,标志着诗人的思想发展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作品中描写的“桃花源”是诗人所设计的理想社会。在那里,环境幽美清静,人人平等,大家劳动,生活富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要求和愿望。尤其可贵的是,诗人还大胆地否定了君权和封建剥削制度。在他设想的社会里,没有君主,没有王朝更迭。“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没有剥削和掠夺。这是多么美好的社会啊!而且,诗人所说的理想社会,是人人同乐,大家同富,不只是他个人的小天地,这思想又是何等的高尚!所以,这篇作品又深刻地表达了陶渊明进步的社会观。

陶渊明作品的内容是极其丰富的,具有高度的思想性,但也有及时行乐、人生如梦、乐天知命等消极思想,反映了陶渊明消极颓唐的情绪,对后世也起了某些不良的影响。

陶渊明是现实主义文学巨匠。他在三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以现实主义这支巨笔,写出了许多表现风云变幻的年代、自己艰难困苦的历程、劳动人民的意愿以及幽美清静田园风光的优秀作品。这些作品有着卓越的艺术成就。这主要表现在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手法的高超和语言的丰富多彩等诸多方面。

陶诗的艺术风格,因作品的内容不同,也多种多样,但“平淡自然”是其独具的风格。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都具有“平淡自然”的艺术风格。这是由于诗人长期生活在农村,并亲自参加劳动,与农民有所接触,使他对农村的生活有了深刻的感受,再加上他真切而又自然的反映,使人感到好像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的痕迹,表现出一种平淡、自然、朴实、质直的风格。

“豪放”是陶诗的另一种艺术风格。这种风格的作品,大多是通过对历史人物、事件的咏叹或对神仙怪异的颂扬,表达诗人激昂慷慨的情怀和“金刚怒目”的气概。《咏荆轲》《读山海经》中的“夸父诞宏志”“精卫衔微木”等诗作,都具有这种豪迈奔放的艺术特色。如《咏荆轲》一诗,通过对历史人物荆轲的咏叹,宣泄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寄托他的豪情,表达他为晋复仇的侠义精神。

“沉郁”是陶诗的又一种艺术风格。这类风格的诗大都是写诗人内心的矛盾痛苦,多种多样的感慨,表现出一种悲愤沉郁的感情。《杂诗八首》《饮酒》《拟古》等部分诗作都属于这种风格。

陶诗的另一种重要风格是“含蓄”。它常通过比喻、借代等手法来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具有寄托深远、含意隽永、耐人寻味的特点。

陶诗高超的艺术手法也为后人所称道。陶渊明的许多诗,善于在描绘自然景物中融入作者的思想感情,善于把抒情和写景、叙事紧密结合在一起,达到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如《己酉岁九月九日》,上部分描写凄凉的暮秋景色,下部分抒写诗人心中的苦恼。感时悲怀,触景生情,充满着凄怆抑郁的情调;而且作品上下结合,情景交融,景与意会,意与景谐,生动地表现了悲秋这个主题。

白描手法也是陶诗常用的艺术手法。诗人善于以最简练的笔墨,不加任何烘托,勾勒出生动的形象、鲜明的特征。描绘景物也不用浓墨重彩,只淡淡几笔,就把景物的神态勾画出来了。如《于王抚军座送客》开头两句,简单十个字,就很准确地写出了暮秋景物的特色。接下“寒气”四句,以极洁净的笔触,把登高所见的四周景物的特征,描绘得极其鲜明真切。最后“逝止”四句,也以简练的语言,把送者别后惆怅留恋的神情,刻画得惟妙惟肖,十分传神。

通过描写日常的细小事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这也是陶诗常用的重要艺术手法。诗人常把自己深厚的思想感情,倾注到一般人们所不注意的十分细小平常的具体事物形象之中。这些日常的具体事物,只要经过诗人的点化,就能达到很高的艺术境界,即使没有什么出奇之处,却也使人感到诗意盎然,饶有风味。《饮酒》第七首中写的菊、露、英(花)、忘忧物(酒)、觞(杯)、壶、群动(各种动物)、鸟、林、轩(小屋),都是日常的细小事物,却成了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重要材料。诗人通过这些材料,具体地描绘了摘菊饮酒、啸傲东轩的归隐乐趣,也真切地表现他的“远我遗世情”的思想。

陶诗的语言丰富多彩,不拘一格,但“平易质朴”是其主要特色。

陶渊明的许多诗,读来明白如话,非常易懂,“田家语”的成分的确不少。这是因为诗人离开官场后,回到风景优美的故乡——庐山农村,并经常和农民接近,这就给他造成了一个运用人民群众的通俗语言来写诗的有利条件。他从人民群众的语言中,选择、提炼、熔铸了大量诗的语言,写出了许多光辉灿烂的诗篇。

陶渊明的田园诗大都具有通俗、平易、自然、朴实的特点。它们没有华美绮丽的词藻,都是些不加雕饰的语言,平淡无奇的诗句,但细细回味,却意境深远,诗味浓郁,充满生活情趣。这是作者进行高度艺术概括和锤炼的结果。

“含蓄蕴藉”是陶诗语言的另一重要特色。陶渊明的有些诗,委婉含蓄,巧妙生动,言近旨远,意味深长,具有发人深思、耐人咀嚼的特点。这些诗常是一些“托物言情”的政治抒情诗,必须经过细细体味才能领会其中的意思。

在陶诗语言中,“俊秀清丽”也是它的重要特色。许多描绘田园山水风光的诗篇,不但文词清俊秀丽,形象鲜明真切,而且常通过所描绘的自然景物,表达作者真挚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的作品成就是很高的,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但由于诗人和当时的文人普遍倾向背道而驰,再加上他家道破落,因此在当时没有得到重视,到唐代,他的影响才逐渐扩大起来。

从思想上说,他的反抗黑暗现实、蔑视权贵、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气节,对后代的进步作家影响很大。如唐代大诗人李白曾一再表示对陶渊明的企羡:“何时到栗里,一见平生亲”,“何日到彭泽,狂歌五柳前”。他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叛逆性格,显然是受了陶渊明的影响。大诗人杜甫也曾表示过对陶渊明的仰慕。白居易还写了《效陶潜体诗十六首》。宋代大文豪苏轼也有《和陶诗》一百二十首。可见他的影响之大。但另一方面,陶渊明的消极避世思想,对后代一些作家也起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从艺术上说,他的影响基本是积极的。从六朝到清末,凡有成就的作家,几乎没有一个不受到他作品的艺术熏陶。尤其是唐代,许多诗人都从陶诗中汲取过有益的营养。清代诗人沈德潜在其所撰的《说诗晬语》里说:“陶诗胸次浩然,其有一段渊深朴茂不可到处。唐人祖述者,王右丞有其清腴,孟山人有其闲远,储太祝有其朴实,韦左司有其冲和,柳仪曹有其峻洁: 皆学陶焉而得其性之所近。”可知王维、孟浩然等诗人作品风格的形成,受陶诗的影响极深。

本书在编排上,均以作品的写作年代前后为序。这样便于读者了解陶渊明的生活、思想和创作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但由于年代遥远,要完全准确地系年是有困难的。有些作品,作者已标明年月;有些没有标明,对于这类作品,虽经多方面研究推论,给它系在一个适当的年代上,但这也不一定完全准确。在注释方面,尽可能地把每篇作品写作的时代背景或环境、主题或内容,加以详细说明;除了疏通词义和句义外,还对其出处和用典,也尽量予以详细注明,以帮助读者了解它的真正含义。

《陶渊明集》古今版本颇多,文字也多有出入。本书的编注参阅了多种版本,选用其中最妥善的文字。在编注中,也参考和吸收了前人及今人的一些研究成果,这里不一一加以说明了。
若有不妥之处,望读者批评指正。

图书网:陶渊明集注新修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名家作品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pdf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 作者: 鲁迅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 出版社: 哈尔滨出版社 鲁迅杂文经典全集 内容简介 “不过在戏台上罢了,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讥讽又不过是喜...
名家作品

萤火集pdf

萤火集 作 者 :王杰 萤火集 出版社 : 学林出版社 萤火集 内容简介 本书是记述王杰同志为文艺事业奋斗一生的作品《萤火集》。王杰同志已年届85岁高龄,是有着大起大落传奇人生和幕起幕落舞台生涯的文艺...
名家作品

读经示要pdf

读经示要 作 者 :熊十力 读经示要 出版社:岳麓书社 读经示要 内容简介 正如他在“自序”中所说:“今当融贯中西,平章汉宋,上下数千年学术源流得失,略加论定。由是寻晚周之遗轨,辟当代之弘基,定将来之...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