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诗词女性鉴赏辞典pdf

图书网 2019年9月17日23:05:48
评论
2.3K
摘要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选录中国女性文学史上在诗词创作方面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明清时期闺秀作家为主,上溯至诗经、汉魏以及南朝女性诗歌作品,采择选录唐宋时期女性作家的诗词。所录作品还旁及晚晴近代以来的女界诗词创作健将,如革命先驱秋瑾,女权先锋吕碧城,女学者沈祖棻等,莫不以卓越的个人才、鲜明的个性魅力与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女性诗词乃至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带来一缕清新的气息。所选作品重在其文学艺术价值,并兼顾时代特色和文学史意义。每篇女性诗词作品下系鉴赏文一篇。此书在鉴赏文的组稿中得到一些古典文学研究的名家赞助支持,如叶嘉莹、陈尚君、施议对、王晓骊等,他们撰写的鉴赏文字也呈现出了学者的大家风范。值得注意的是,很多鉴赏文中除了运用文本细读、美学分析和知人论世等传统的文学批评方法对女性作者的作品作出尽可能丰富的解释,并开掘女性作者幽微曲折细腻的内心世界和生命体验以外,还能够注意到古代女性特殊的社会身份和性别经验。一些鉴赏文作者力求从性别和文化的新维度观照古代女性作者的诗词和文学创作活动,将其作其人作为反映当时社会文化价值和女性特殊经验的文本加以分析解读。像女性文学与地域文化以及家族文化的关系,女性作者的身份与其文学创作活动的关系等等新视角的引入,都体现了对近年来海内外古代女性文学研究的理论成果的借鉴和吸收。本书的鉴赏既立足于古典文学批评的丰厚土壤,又能宽广的视野广泛吸纳新的研究思路、批评范式,展现出有别于传统的古典文学赏析评论的新气象、新风貌。

历代诗词女性鉴赏辞典 内容简介

《历代女性诗词鉴赏辞典》所选女性作者均是女性文学史上较有代表性的人物,以明清时期闺秀作家为主,上溯至诗经、汉魏以及南朝女性诗歌作品,采择选录唐宋时期女性作家的诗词。所录作品还旁及晚晴近代以来的女界诗词创作健将,如革命先驱秋瑾,女权先锋吕碧城,女学者沈祖棻等,莫不以卓越的个人才、鲜明的个性魅力与鲜明的时代气息,为女性诗词乃至中国古典诗词创作带来一缕清新的气息。所选作品重在其文学艺术价值,并兼顾时代特色和文学史意义。每篇女性诗词作品下系鉴赏文一篇,具体而微地鉴赏诗词本身的艺术价值,并且知人论世,论说宏阔社会时代背景、文化意蕴,文笔通脱优美,不乏真知灼见,兼有清新通脱的见解与深刻的思想,具有相当学术价值。

历代诗词女性鉴赏辞典 目录

凡例

篇目表

正文

附录

历代女性诗词书目

索引

佳句索引

诗人词人笔画索引

篇目笔画索引

历代诗词女性鉴赏辞典 精彩文摘

题八咏楼 李清照

千古风流八咏楼, 江山留与后人愁。

水通南国三千里, 气压江城十四州。

在今人眼中,李清照特擅写词,实际上她的诗却早得盛名,据宋人记载,清照“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南宋王灼《碧鸡漫志》卷二)。这首《题八咏楼》虽非巨制,但寓意深刻,气魄宏大,是李清照诗歌佳作之一。

这是一首登临之作,大约作于绍兴五年(1135年)诗人避难寓居金华期间。诗歌第一句从时间的纵向角度切入对八咏楼的描写,八咏楼建于南齐隆昌元年(494年),为诗人沈约知婺州时所建,原名元畅楼,因沈约曾作《元畅楼八咏》诗,宋初据此而改称八咏楼。“千古风流”四字,虽略带夸张,却展现了一个让人无限神往的境界:自八咏楼建成之后,历代诗人多有吟咏,风流相继,至今不绝。第二句陡然急转,诗情重重地落在一个“愁”字上。据宋韩元吉《极目亭诗集序》,站在八咏楼上,“尽见群山之秀。两川贯其下,平林旷野,景物万态”。面对大好江山,诗人百感交集,此时的她,不仅是飘零异乡的孤苦嫠妇,也是忧谗畏讥的失意文人,更是以道自任的爱国志士。种种苦痛,绝非一“愁”字所能道尽,又只能以一“愁”字进行概括。这两句情感对比鲜明,让人印象深刻。诗歌后两句“水通南国三千里,气压江城十四州”出人意料之外,以八咏楼为视点,展现了一幅开阔壮美的南国江山图。八咏楼下临婺江,双溪绕行,“水通”句既符合实景,又不受拘泥,境界开阔,让人神飞三千里外。“十四州”代指两浙路,《宋史·地理志》记载,“两浙路”辖“府二:平江、镇江;州十二:杭、越、湖婺、明、常、温、台、处、衢、严、秀”,此句极言八咏楼之雄丽,语带夸张而气势逼人。这两句诗“纳须弥于芥子,现国土于毫端”(冒春荣《葚原诗说》),不仅显露诗人出色的文学才华,也体现其为其他女性所少有的胸怀和气魄。而写景之中,似乎又隐含着诗人的忧思:金人铁蹄正在南下,这承载着江南形胜、千古风流的八咏楼命运又会如何?从而与第二句之“愁”暗相呼应,完全符合“绝句之法……句绝而意不绝”(杨载《诗法家数》)的要求。

这首诗除了“气象宏敞”(赵世杰《古今女史》卷六)的特点外,在结构上也颇有新意。作为一首七言绝句,大抵按照起、承、转、合的方式进行构思,一般来说,先景后情,先平后扬,“大抵起承二句固难,然不过平直叙起为佳,从容承之为是,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杨载《诗法家数》)。这首诗却先情后景,首句发端不凡,次句含蕴丰厚,遵循的并不是平铺直叙的线型叙事方式。这给后两句的构思提出了难题,如何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考量的是诗人的才情。如果沿着“愁”字继续抒情,极易流于呆滞迟缓。而诗人的如椽巨笔却凌空推宕而去,后两句不写情专写景,又不写眼前之景,视野顿开而另辟新境。李清照不甘人后的心性使之每每有超越前人之举,其《声声慢》变押平声韵为入声韵而成千古绝唱即为一例。这首诗有意改变绝句结构的固有程式,从中亦可见其着力创新的勇气和胆识。(王晓骊)

点绛唇 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这首词是否为李清照所作,学者颇有争议。南宋王灼曾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碧鸡漫志》卷二),这首词轻俏活泼的风格虽然与词人的其他作品有所不同,但却颇符合王灼“轻巧尖新,姿态百出”的评论,所以在确凿的文献证据发现之前,恐怕是不能轻易将之排除在李清照作品之外的。

词作描写少女生活片断,上片写蹴秋千。秋千是宋代盛行的妇女之戏,宋人诗词多有描写,如欧阳修《浣溪沙》“绿杨楼外出秋千”、苏轼《蝶恋花》“墙里秋千墙外道”、黄庭坚“未到清明先禁火,还依桑下系千秋”(《观化十五首》)等等,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六也有“举目则秋千巧笑,触处则蹴鞠疏狂”的描写。这首词省略了荡秋千的过程,直接从“蹴罢秋千”入手,以静写动,以荡秋千之后的倦意衬托游戏时的投入和快乐,构思巧妙,留给读者极大的想象空间。后两句以“露浓花瘦”比喻香汗淋漓、瘦弱娇怯的女主人公,而“薄汗轻衣透”的描写细致入微,我们几乎可以看到少女慵懒的神情和额头的颗颗汗珠。

下阕突然变静为动,因为有客入园,少女受惊而起,仓促回避,竟然来不及穿上因蹴秋千而脱下的鞋子,匆忙之间,又带落了发际金钗。这一连串的动作似乎有违贵族女性端庄凝重的闺范,然而却逼真地再现了羞涩却略带莽撞的少女心性。而词作最动人的片断在最后三句:“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少女情怀,怕见生客,所以和羞而走,可是临出门,却难挡内心的好奇之心,有意回头张望,终究不好意思,只好借嗅青梅的动作掩饰自己的真实用意。这三句来自于晚唐韩偓的诗意:“见客入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偶见》),而改“和笑走”为“和羞走”、改“手搓梅子”为“却把青梅嗅”,更贴合闺中少女的身份特点:“和笑走”,边走边笑,泼辣老练且带有风尘气,是青楼女性的神态;而“和羞走”则娇羞难当,是大家闺秀的正常表现。同样,与“嗅青梅”的动作相比,“手搓梅子”明显粗鲁唐突得多,显然不应属闺中女子。除此之外,词作还增添了一个“倚门回首”的动作,更将惯受娇宠的女孩儿娇憨可爱的神态刻画得栩栩如生。李清照早期词受韩偓影响较大,包括其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就出自韩诗诗意。宋代诗词创作并不排斥学习和模仿前人作品,江西诗派所谓“点铁成金”、“夺胎换骨”强调的都是袭前人之语而自出新意。李清照早期创作往往在模仿的同时,加入自己独特的个人体验,如这首《点绛唇》略作改动,就将少女活泼好动、娇羞好奇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所以清人李继昌有“酷肖小儿女情态”之目(《左庵词话》)。

这首词在节奏的掌握上也非常有特点,可以说动静相宜,张弛有致,上阕的静态描写细腻丰富,让人有如在目前的逼真感,就像一幅仕女秋千图;下阕由动而静,静中有动,描写干净利落,有兔起鹘落之致,前人所谓“片时意态,淫夷万变,美人则然,纸上何遽能尔”(沈际飞《草堂诗余续集》卷上),所感慨的正是少年词人卓而不凡的文学表现力。(王晓骊)

图书网:历代诗词女性鉴赏辞典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文学

北岛选编 给孩子的诗pdf

★《给孩子的诗》是当今影响大、受国际承认的中国诗人北岛的心血之作 北岛亲自甄别、挑选,将自己心目中适于孩子诵读、领悟的新诗结集成册,“给孩子一部好作品”,实现诗人长久以来的夙愿。 ...
诗歌词曲

唐诗三百首注评pdf

唐诗三百首注评 作者:(清)蘅塘退士选编;周啸天注评 唐诗三百首注评 出版社:凤凰出版社 唐诗三百首注评 内容简介 《唐诗三百首》编成于干隆年间,原编者为孙洙,别号“蘅塘退士”,全书共选五七言古近体制...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