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权力 作者:王健文
政治与权力 出版社: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政治与权力 内容简介
“政治”的核心概念是“权力”,广义的“政治”,可以遍及历史文明中的每一面向。性别关系中有“政治”,家庭伦理中有“政治”,知识领域中有“政治”,经济事务中有“政治”……,凡是由权力逻辑出发,在思维与行动中的判断与操作,都可以广义的“政治”看待当然,如果把“政治”的定义如此放松,由此界定“政治史”的范畴,那也未免太泛滥无所归了。
本书揭露的是帝制中国初期政治秩序如何建立的重大课题,而作者特别著意于帝国政治秩序的建立与思想这间的关系,这套思想,在汉代中期以后是儒学。而儒不经典,却是缘于封建体制的记录、摹写与内在创新,如何与青睐于它的帝国政治秩序的接标?帝国政治秩序的核心是“皇帝”角色的出现与新君臣关系的建构,因此,经典中的封建君臣伦理如何能有效转化为现实政治中的帝国君臣伦理?这四个层次,层层相因,丝丝入扣,作者选择以“为旧君服”的古典概念。
政治与权力 目录
出版说明
总序
导言
中国考古不上的聚落形态——一个青铜时代的例子
“编户齐民论”的剖析
汉代循吏与文化传播
学术与政治之间:试论秦皇汉武思想政策的历史意义
西汉政权与社会势力的交互作用
中国古代天文对正政治的影响——以汉相翟立进自杀为例
荆州与六朝政局
从西郊到南郊:拓魏的“国家蔡典”与孝文帝的“礼制改革”
五朝军权转移及其对政局之影响
朱李党争中史官与史学的论争
“旧君”的经典诠释——汉唐间的丧服礼与政治秩序
南宋政治初探——高宗阴影下的孝宗
“击内”抑或“调和”?——试论东林领袖的制宦策略
政治与权力 精彩文摘
中国考古不上的聚落形态——一个青铜时代的例子
“聚落形态”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在中国考古学上成为重要的讨论题目,而这方面的研究还只能说是远景大於成果。在稍早发表的一篇回顾中国考古学发展的论文里,我封考古研究的这一方面作过这样的评论:在考古学上最可能有成果的研究题目之一是聚落形态——包括历史与史前某一时期的聚落形态与通过较长时期能够辨认出来的聚落形态。中团考古学已经找到足够开始这种研究的材料,但目前的成果还只局限在少数文字历史上熟知的城市之内。……我相信考古学在中国经济史所能做到的最大的贡献是在各个时期大小不同的各种聚落之间的关系上面,因为在这方面考古学能提供一种全新的资料。中国历史上的名城——殷、长安或洛阳——不是孤立的存在的;它们一定是由许多大小不同功能各异的聚落所构成的较大的网状系统的一部分。……东周时代的城址已有许多发现,如果把它们与关於列国之间在许多方面的关系上很丰富的文献资料放在一起来研究,很可能有重要的成果”。
→→→→→→→→→→→→→→→→→→→→查找获取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