贪婪的大脑 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pdf

图书网 2018年1月31日09:28:12
评论
3.1K1
摘要

如果你曾思考过意识问题,你会喜欢上这本书
如果你从未思考过,那么这本书是一个很好的开头
漫话意识本质的故事
晓悟人之为人的意义

贪婪的大脑 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 内容简介

我们欣赏梵高的《星空》,陶醉于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面对白雪覆盖的山峰,敬畏之情油然而生,所有这些体验都离不开意识。然而,意识具有主观性,属于个人经验,很难准确把握。长久以来,哲学家们都声称,意识太神秘了,科学无法洞悉意识。

神经科学家丹尼尔·博尔在《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一书中提出了一种新的意识运作模式,他的观点与传统的哲学观点完全不同。博尔认为,意识是大脑的产物,随着知识积累,意识也在发展。意识实际上是一个思想工厂,是经过精心选择的、致力于创新的精神空间。意识的主要任务是发现深层结构。

博尔的意识运作模式解释了我们的大脑为何会贪婪地探寻信息,尤其是那些具有模式的信息。比如,当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我们会玩填字游戏和数独游戏。从生物学角度看,玩这些游戏只是在浪费时间;但在博尔看来,这种探寻结构的行为有重大的进化意义。正是这种对结构模式的探寻,引导人类发现了火,学会耕种。

《贪婪的大脑: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将认知与创造力相联系,为解开意识这一科学谜团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见解。

贪婪的大脑 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 目录

推荐序一(唐孝威)

推荐序二(李恒威)

译 者 序

前 言

第1章 哲学视域下的意识难题

技术层面的心电感应

哲学与科学的对抗

笛卡尔与身心二元论

幽灵离去的现代

感觉的不可穿透性

程序有感觉吗

计算机真的能懂中文吗

已知世界中最为复杂的对象-人类大脑

人造意识案例

主观性地位的削弱

人类不屈不挠的精神

第2章 大脑进化简史:思维的科学

大自然的

第一课是失败

进化的本质

复制复杂的化学结构与叛逆的后代

生活在混乱边缘

RNA与DNA

具有普遍性的基因语言

逆境中的革新

保持基因活力的三种方式-基因突变、性繁殖与死亡

激发基因活力的其他途径

合作和不同层次的信息处理

天才的细胞

内在进化

大脑的计算功能

广阔的内在世界

第3章 冰山一角:无意识的局限性

一次失去意识的经历

大脑的进化过程

无意识状态下神经元的同步性

无意识状态下能学到什么

无意识真的比意识优越吗

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

无意识掌控大局

我们有选择的自由吗

奔向自由意志

第4章 关注模式:意识的内容

出神的危险性

注意汇集原始数据以建构经验

视而不见的现象

一个更明亮、更富生气的世界

思维的原子

激烈的神经元战争

意识的形成

对情感价值的过高评价

意识的层次

最多只有4个意识隔间

每个意识隔间都能处理极其复杂的对象

贬低经验的丰富性?

组块与意识

语言仅仅只是一种意识组块吗

组块的作用及自我意识的尴尬处境

第5章 意识神经科学

扎加尼加的一次经历

大脑产生意识

打开意识的闸门

盲视-意识神经科学的死胡同

通往意识的视觉通道

前额叶-顶叶网络与意识的关系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的患者的情况

忽视现象

前额叶-顶叶网络受损导致意识水平下降

前额叶-顶叶网络的功能

前额叶-顶叶网络、意识及组块的关系

和谐的经验

各种意识理论

解释经验

第6章 解读动物的意识

温柔的黑猩猩与反复无常的倭黑猩猩

狡猾的乌鸦

动物有自我意识吗

根据赌博性选择判断有无意识

动物的组块能力

婴儿的意识

以大脑生理特征衡量动物的意识水平

章鱼的意识水平

量化意识

伦理学意义

经验的质量与数量

第7章 游走在脆弱的意识边缘:大脑严重损伤和意识障碍

只是太复杂?

一场不确定的曲折战斗

生与死之间的薄纱

从内部观察意识

通过大脑活动进行沟通

检查意识神经通路的完整性

修复并非易事

第8章 意识异常导致的精神疾病

破碎的意识

自闭症与意识过度

睡眠的重要性

工作记忆失灵

神经递质失衡导致意识异常

认知训练方法

压力与意识的对抗

冥想的作用

恢复意识的不同方法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贪婪的大脑 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 精彩文摘

很多人凭直觉就简单地认定,我们的思想以某种方式独立于身体而存在。大多数宗教观点将上述想法概括为:人在肉体消亡后,仍以某种形式继续活着(在来世继续做人,或者转世投胎变成另一种动物)。根据这些宗教观念,意识与我们的大脑和身体无关。如果真是这样,为什么阿司匹林有止痛作用?为什么早上一杯浓咖啡能够赶走倦意?在药物引起人脑化学结构变化的同时,人的某些特定的感受也发生了改变,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如果上述这些精神状态受生理变化影响的例子过于含蓄,那我就举一个较为直接的例子。几年前,我的一个朋友兼同事马丁?蒙蒂在做一个新实验,我作为实验对象做过大脑扫描测验,这样的测验之前我做过好几次。这种现象很常见,研究人员先拟订一个初步的实验方案,然后互相之间做扫描,根据扫描测试结果确定最终实验方案,最后根据这个方案对普通志愿者进行测验。但这次测验与以往不同:马丁将扫描仪作为心灵感应的工具。

通常我躺在扫描仪内的任务就是看一系列的图像,而我的大脑活动情况要几天后才能被解读出来,因为图像分析过程很复杂。现在马丁用了一套新程序,能快速地做粗略分析,这样在几秒钟后他就能解读到我的大脑活动。图片显示在测试中我大脑的哪块区域会亮起来,测验结果远没有平常的测验结果详细,但对于马丁来说已经足够了。

在实验过程中马丁会问我各种问题。如果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就想象环顾房间四周,这样位于大脑底部(海马旁回区域)负责导航运动的脑区就开始运作。如果我的答案是否定的,我就想象在打网球,启动位于大脑顶部负责手及手臂动作的运动皮层。这两项任务是特意设计的,目的是形成两套记录完备、不受干扰却截然相反的激活模式,从而经得起粗略的实时分析的检验。这类激活模式的原理是这样的:根据对象的变化,不同的脑区会被激活,如此反复。之所以产生这种结果,是因为大脑处理这些任务的方式很相似。

这个实验是一个科研项目的一部分,该项目的任务是尝试与一批患者进行交流,这些患者具有清醒的意识,但因丧失运动控制而无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对这些病情严重的患者做扫描实验有很多不便之处,所以马丁先以我作试验对象,检查他的实验方法是否可行。

躺在扫描仪中,刚开始我感到很放松,甚至有点无聊,偶尔睡意来袭还要挣扎着保持清醒(这点我可不会向研究者报告)。但是没过多久,我惊奇地发现自己变得很激动。我躺在那儿,放射线技师把我推进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仪中,这个扫描仪体积很大,是白色的,形状像胖胖的甜面圈。我的整个身体都进入扫描仪中,只有脚露在外面。这时我感到有点紧张,好像自己在精神上是赤裸的,在控制室的马丁通过扫描仪显示屏能清楚地解读我的想法。虽然我也知道事实并非我想象的那样,但我还是明显地感到自己此刻的脆弱性;这种感觉又让人异常兴奋,再过一会儿,世界上将没有人在精神上比我更透明的了。

图书网:贪婪的大脑 为何人类会无止境地寻求意义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