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pdf

图书网 2020年10月18日18:09:14
评论
1.8K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 作者:胡卫红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 内容简介

南怀瑾是精通儒、道、佛三教经典的国学大师之一。本书是笔者精心研读南怀瑾大师著述后的个人感悟之作,将复杂的儒、道、佛三教的义理与现实生活紧密结合,从人们的日常行为处世等诸方面阐述了自己的感悟。对于深刻理解生活,生命有很好的帮助。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 目录

上篇 听大师讲儒

做人做事比做学问要紧

读书简单,通变化难

孔子的三字经:诚、敬、信

做人做事的三大要点

礼是一种社会需要

“无礼不行”

仁是什么

现代人当有共同环境理念

贫穷快乐富贵有礼乃高境界

得意失意都莫忘形

找饭碗的本领

小心情绪影响智力

孔子为什么嫁女给坐过牢的人

对他人感受要予以足够重视

孔子为何说穷小子冉雍当做帝王

深沉缄默是天才的标志

孔子为什么独尊泰伯为圣人

圣人都是愿意为道牺牲的人

不必勉强求结果

千年—梦,—梦千年

学问修养都是为了用

成功立业的五项准则

“仁者必有勇”

以受辱为修炼,以改过为才能

怕不是良驹,何愁没有伯乐

—流头脑造就人才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切莫“我”字当先

交益友受益,交损友受损

朋友不是越多越好

想改变别人,难改变自E

世事常因心情而变

“无道则隐”

儒家精神是“以天下为己任”

做人的风度

择友要严,待人要宽

做官的“五美”和“四恶”

做官的九大铁律

中篇 听大师论道

妙到极点更有妙处

乐观地看待有和无

刻意为之就不美

留几分随意为佳境

道是谁的儿子

做事才要实,做人心要虚

做官先把“好心”收起来

“做官不难,只莫作怪”

是非只为多“开口”

紧紧守住这张嘴

无私者反而得天下

把选择权让给别人

水的智慧

通变化者享大成

为人处世的“七个规则”

惟一不过时的方法是用业绩说话

富贵而骄只会招灾惹祸

得意之时,当思退步

你能够像婴儿一样柔弱吗

天下事“看花容易绣花难”

虚怀若谷可当大用

有多大的量,端多大的碗

花花世界迷煞人

你究竟想要怎样的幸福?

宠辱谁能不动心

世态炎凉是正常现象

做大官的七个“道道”

有道之人从不自满

率性而为危险

一切坏事都从率性而为开始

当官不能逞能

的四面“官镜”

智慧和奸是一对孪生兄弟

讲规则才是出路

天下是被聪明人搞乱的

小一点聪明,名一点智慧

事事如意未必是福

成大事的动态智慧

莫做有知识的傻瓜

知识是补药也是毒药

越是性急越不成功

做老大的人当求全攻莫求小攻

听大师说佛

智者的彻悟

三分成佛如何

佛的精神即是一颗平常心

不做人上人,已经接近道

“自未得度,先度他人”

做人要有几分菩萨心肠

佛的十二大愿

的事业源于一个的梦想

我不入,谁入

佛法离我们并不远

一切都是佛法

以开放的心态接受真知

人人皆有佛缘

求学切莫钻进概念堆里

“莫睡死人棺材”

佛法只是0,你要准备一个1

拜佛就是拜自己

“敬他人,即是敬自己”

见山不是山,见山还是山

“极乐”有多快乐

如何牵定这颗心

成大器当有定力

轻轻从梦中醒来

以游戏的心情做事

得意失意都要不忘本相

做人的五种心障

平凡至极即是高明

道在平凡小事中

佛法重孝道

学问没有亲人重要

证道难离“虔敬”二字

求学之道,先信而后疑

功名富贵迷人心智

寻找童直的快乐

回头已经不是岸

有毒的不吃,犯法的不做

什么是忍辱

把坏事往好处想

受人轻贱乃是种因得果

好人确实有好报

众生平等即机会均等

成佛其实并不难

生命的大自由

让心灵与生命流畅起来

“好心无好报”的原因

好心未必是好心

获得福报的慈善法则

莫让好心变成恶意

“福报有时,未熟不受”

“但存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芸芸众生的十种恶习

人的潜能是被恶习抵消的

佛说人生百种病

治病不如防病

佛传治病百种药

药在人心求自愈

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 精彩文摘

做人做事比做学问要紧大师语录:

南怀瑾说:学问不是文学,文章好是这个人的文学好;知识渊博,是这个人的知识渊博;至于学问,哪怕不认识一个字,也可能有学问——做人好,做事对,的好,的对,这就是学问。这不是我个人别出心裁的解释,我们把整部《论语》研究完了,就知道孔子讲究做人做事,如何完成做一个人。经典回放: 选自《论语》 【原文】

子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日:“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

子夏日:“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孔子说:“能随时将所学知识在实践中验证升华,不是很开心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是很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心里丝毫没有愤愤不平的感觉,不是一种君子风度吗”

曾子说:“我每天审察自己三件事:替别人办事有没有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有没有失信老师教给我的学问有没有真正实践”

子夏说:“称道贤人,敬重贤人,为父母尽孝能做到竭心尽力,为君王办事能做到尽其所长,与朋友交往能做到言而有信,这种人哪怕没有读过书,我也要说他有学问。”学儒一得:

读书简单,通变化难

许多人做学问,后只记得“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句话,其余的都不甚了了。所以他们拼命读书,读破上千本书之后,便觉得自己学问大得不得了,已经是高人了,人家非尊重自己不可,那些好位置肯定只有自己才够资格享有。要是不蒙重用,就天天嘴里冒酸气,抱怨“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其实,读书是简单的事,通变化难。能够将所学知识灵活运用于实践,这才是真学问。儒家所讲的“学”,从来不是死读书,它是一项学习、思考、求真、实践的系统工作,也就是所谓的“博学之,审问之,明辩之,慎思之,笃行之”。这个“笃行之”,就是勤于实践。如果只是学习的话,差得还太远。书本上的知识未必都是对的,装了一肚子书,如果不去“审问”、“明辩”、“慎思”、“笃行”,怎么知道自己没有受前人误导呢40年前,有人提出了一个“欧罗姆现象”,说是热水放在冰箱里会比冷水结冰快,还解释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理。可是,近中国一位中学老师带领几位学生一实验,才发现热水居然比冷水结冰慢,原来我们都受了“欧罗姆现象”的。

即使书本上的知识没错,当前的时势却发生了变化,不去实践,怎么知道行不行得通呢几百年前那儿确实有过一座独木桥,它至今还在那里,可它早就腐朽了,谁敢从桥上过呢

做学问的目的,归根结底是用于做人做事。学问在明里在书本上,在别人的头脑里,在生活琐事之中,要靠学与问得来。你做人做事做得好,就说明你有学问;否则就说明你的学问很糟糕。这跟读书多少没有必然关系。下面这个故事,可以说明学问与读书的关系: 有一个名叫公明宣的人在曾子门下学习,三年不读书。曾子说:“你在我家里,三年不学习,为什么” 公明宣说:“我哪敢不学习我看见老师在家里,只要有长辈在,连牛马也没有训斥过,我很想学习您对待长辈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我看见老师接待宾客,始终谨慎谦虚,从来没有松懈过,我很想学习您对待朋友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我看见老师在朝廷办公事,对下属的要求很严格,但从不伤害他们的自尊心,我很想学习您对待下属的态度,可惜还没有学好。”

曾子离开座位,向公明宣道歉说: “我不如你。我只会读书罢了!”

这个公明宣,将学习渗透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说真正是个会做学问的人。

有人会问:孔子学问高,为什么一辈子当不了大官认为当官才了不起,轻视别的行业,这是中国一项由来已久的“精神病”。事实上,孔子教出了弟子三千、贤人七十,还留下了不少经典著作,在做事方面已做到了超;他周游列国,谁都对他敬重三分,说明他做人也做到让人不得不敬的水准。这就足以说明他学问高。

而某些人,学了一脑门稀奇古怪的学问,就自以为博古通今,很了不起。高谈阔论肘,谁也比不上他;需要行动时,却什么也做不好,一辈子碌碌无为,只有一身愤世嫉俗的怪毛病让人厌憎。这种人其实一窍不通,真是辱没了“学问”两个字!

图书网:听南怀瑾大师讲经 感悟篇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