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戒说禅 六祖坛经新释pdf

图书网 2018年7月13日12:22:2432.8K
摘要

《六祖坛经》是中国禅宗的奠基之作,堪称最具亲和力、超越宗教性、充满智慧和哲思的书。
唐代出了一个唯心主义哲学家六祖慧能,被视为禅宗的真正创始人。他的《六祖坛经》是非常深刻的,是人民群众的佛经。——毛泽东 《六祖坛经》常伴毛泽东身边的书。唐们说禅,艰深敏复,枯燥无味,八戒说禅,妙趣横生,让人捧腹的《坛经》趣谈,深刻通透的佛学解析,领悟六祖慧能的超然智慧,摆脱无尽的人生烦恼。

八戒说禅 六祖坛经新释 内容简介

《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请八戒来说禅有些格外的好处,首先是通俗有趣,其次是可以站在高老庄的立场来观察佛学,比唐僧讲经要人性化得多,说的也都是能让普通人一听就懂的话,而最重要的是;敢于追问到底一对一些别人都不好意思继续追问的问题,只有八戒才会鼓足脸皮穷追猛打,非要把砂锅打破不可。

《八戒说禅——《六祖坛经》新释 》从《坛经》人手,在梳理禅宗思想渊源的时候难免会由禅及佛,涉及印度佛教的学理纷争与中国佛教的传承演变(许多人认为禅宗是完全中国本土化的佛教,其实并不尽然,禅宗的许多思想都可以在印度佛教乃至印度外道那里找到源头的),连带对一些许多人都只知其然的东西——比如“风动幡动“、“空即是色”,也会尽量讲出个所以然来,毕竟这些说法既不是故弄玄虚的文字游戏,也不是不合逻辑的信口空谈,而是有着一些比较复杂的佛学背景的。

书中也会澄清一些对佛教的常见误解,比如善恶有报,灵魂不灭,转世投胎,天堂地狱等等,还会用到一些心理学的知识帮助分析,但大家可别以为作者能猜出那些古人的心思一不但作者做不到,所有严肃的心理学家都做不到。是的,形式上通俗有趣确实不假,但严谨的内核才是最重要的。

八戒说禅 六祖坛经新释 目录

序之一:八戒说禅,胜似唐僧

序之二:《坛经》面目:既不励志也不小资更没文化的禅

序之三:从几个常见的误区说起

第一篇 行历

一、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举一反三,旁敲侧击

说法·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受戒·无相戒,

二、灵魂不灭是不是歪门邪道?

自道家世·樵夫的前世因缘

三、慧能说:我想成佛!

有些人有佛性,人人都有佛性,石头也有佛性

四、佛法拗不过人心·求解脱还是求福报?

禅宗传法·竞争上岗

默默无闻的慧能和众望所归的神秀

神秀思前想后、顾虑重重

神秀法门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人门太难

天才出语惊四座

佛门也似鳄鱼潭

逃亡与追捕

风动还是幡动?

第二篇 说法

一、说法第一义:佛性

毛孔大还是城市大?

二、戒定慧

三、一行三昧·大款的成佛之路

坐禅无用论

欺师灭祖,天理也容

磨砖做镜,坐禅成佛

四、灯和光

顿悟和渐悟,相容还是不容?

五、“三无”真谛

神秀的镜子和慧能的垃圾桶

借诗说禅·借儒说禅

为什么“没有”就是“有”?

六、你想亲眼看见佛祖吗?有办法!

老鼠心理学

七、唯物主义的佛和唯心主义的佛

了义和不了义

八、四弘大愿

九、讲顿悟也需要讲忏悔,

十、怎样到彼岸,逝者如斯夫

饿了就吃,困了就睡,什么事都无所谓

十一、新的传法凭据

第三篇 答问

一、梁武帝对,还是达摩对?

二、把天堂和菩萨拿给你看

三、出家也行,在家也行

第四篇 曹溪

一、南能北秀

二、佛门奸细

三、不立戒、定、慧

四、法华真义

五、挨了打,疼还是不疼,这是个哲学问题

六、三科三十六对

七、神会不哭

八、预言身后事

九、西天谱系·风云失色

后记

八戒说禅 六祖坛经新释 精彩文摘

第一篇 行历

慧能大师于大梵寺讲堂中,升高座,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授无相戒。其时,座下僧尼、道俗一万余人,韶州刺史韦据及诸官寮三十余人,儒士三十余人,同请大师说摩诃般若波罗蜜法。刺史遂令门人僧法海集记,流行后代,与学道者承此宗旨,递相传授,有所依约,以为秉承,说此《坛经》。不立文字,用什么来立《坛经》?

开篇是讲《坛经》的缘起。慧能大师在韶州大梵寺讲法受戒,韶州市长韦据让慧能的学生法海整理听讲笔记,以使慧能的宗旨可以在以后代代相传的时候有个依据。

但是,事情才一开始,就难免令人起疑:许多人都知道,禅宗不是讲究“不立文字”么?为什么韦据和法海他们还要如此大张旗鼓地搞一个会议纪要呢?——这事情越想就越让人觉得矛盾:如果我要学禅,该不该去读《坛经》呢?如果读了,那么,按照“不立文字”的标准来衡量,我显然是在缘木求鱼,可如果不读《坛经》,只是找个老师来接受口传心授,我又怎么知道老师教的就是正确的呢?

确实,在慧能之后,尤其到了宋代,禅宗的文字越来越多,像著名的那些《景德传灯录》、《碧岩录》、《五灯会元》之类的东西真没少写。很具讽刺意味的是,如果不是借助于这些文字,我们又该从哪里来了解禅宗呢?

铃木大拙曾经作过一个很诡辩式的调和之论:“不立文字”当然是对的,但是,要理解“不立文字”,就必然需要很多文字。

铃木前辈这个说法当初真把我给唬住了,后来有一天突然想到,如果按照这个逻辑,是不是还可以说:戒酒当然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酒的意义,就需要喝很多酒;或者,戒色当然是应该的,但要真正理解戒色的意义,就需要荒淫无度?!

这道理细想一想倒也不错:只有酗过酒的人才知道酒的危害,只有纵欲过度的人才更容易体会到“女人不过如此”的真理。是的,对于一个爱吃苹果的人来说,戒掉苹果瘾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狂吃苹果以至于吃伤,下半辈子只要一想起苹果就立刻呕吐——骇人的是,这个逻辑曾经真的成为某些佛门宗派的修行理论。

进一步的问题是:如果“不立文字”,那语言要不要立?假如唐朝时候就有录音、录像设备,慧能会不会拒绝呢?

——如果这问题不是我问的,而是别人来问我的,我会按照禅宗历代祖师打机锋的风格这样回答: “今天天气哈哈哈。”或者诗意一些地说:“云在青天水在瓶。”或者什么话都不说,只是高深莫测地伸出一根食指。但既然问题是我自己问的,还是老实一些,按照普通人的逻辑好了。汤用彤曾举了四个例子来证实“禅宗史传之妄”,首先就把所谓“秘密相传,不立文字”给击破了,更推测说是慧能一系的后学们给自己争正统,因为慧能是文盲,这才量身定做了这个“不立文字”的传说。

不过话说回来,就算仅仅按照慧能的一贯教导来看,所谓“不立文字”也不应该简单理解为不写文字或不留文字,而是不拘泥于文字、不执著于文字。我们现在有个常用的成语叫“一知半解”,这就是从禅宗来的,原话是“一知二解”,意思是说拘泥于文字的知解琐碎而肤浅,不好不好。

所以呢,韦据让法海作的会议纪要可以记,也可以不记;大家可以读,也可以不读;读的时候,也犯不上死较真(像我这样)。

我自己恰好像是一个反面典型,但是,如果不是这样较真的话,恐怕又想不通这个“不该较真”的道理,也会把“不立文字”作简单的字面理解了。

这是不是很辩证呢?是不是很像《老子》所谓的“道可道,非常道”的感觉呢?《坛经》成书的过程是不是也像是传说中老子骑青牛出函谷关被关尹逼着而写下五千言呢?——这些问题如果汇总起来,如果再追问一步,就很容易变成这样一个新问题:这到底还是佛教么?!

的确,这样一想,禅宗的确不像佛教。麻天祥有过这样一个论断:“禅宗之禅,是中国僧人和学者,借助创造性翻泽,而实现的创造性思维。它建立的基础是中国的庄、老,而不是印度的佛教和婆罗门。是借佛教之躯,而赋庄、老之魂。它不是一种信仰,而是建立在对自心体认基础上的辩证思维。”一言以蔽之,则是: “禅宗思想是大众化的老庄哲学。”

这说法有些过激,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禅宗的佛学传统,而这些佛学传统有些又可以追溯到古印度的一些流行思想,但麻先生这么说也不是全无道理。话说回来,关于“不立文字”《坛经》明确载有慧能的观点——慧能说:“有些人提倡不立文字,真要这样的话人就别说话好了,因为说话也就是在使用文字嘛。”看来“不立文字”居然是这位禅宗祖师爷明确反对的,呵呵,那我就放心大胆地写下去了。
对“不立文字”还有一种解释,这是慧能的徒孙马祖道一说的——慧能一系的禅宗真正宗风大振就是在马祖道一的时候。马祖说:“我们禅宗人士但凡说点儿什么,走的都是提婆老前辈的路线。”

提婆是谁呢?他是一位印度高僧,是大宗师龙树的高徒。这师徒俩都是学问精深、能言善辩的人,平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四处出击,寻找各种所谓“外道”去辩论,当然,这些外道也包括佛教内部的不同宗派。印度的宗教界历来都有辩难的传统,比我们中国的百家争鸣还要热闹和激烈得多。他们不但互相著书立说攻击对手,还常常短兵相接、当场较量。理越辩越明,所以印度的宗教思想和哲学思想都那么发达。当时的情形就像武侠小说里的世界一样,无数山头、无数宗派,高手行迹遍天下,半年之间连败多少派的宗师,挑了多少个山头,正邪不两立,一战定输赢,等等。反正你把武侠小说里的练功和决斗替换成修行和辩论就行了。

龙树这一辈子,雪山访名师,龙宫得宝藏(这都是真的),遍阅经典,加之天资极高,出世之后打遍天下无敌手,威震当世。提婆本来也是个高手,久闻龙树大名,找上门去要和龙树单挑,结果发现龙树高出自己太多,于是便拜在了龙树门下。

这位提婆潜心学艺,进境一日千里,这一天听说某地佛教衰弱、外道盛行,就向师父请命,要下山去荡平外道。龙树知道敌人势大,高手如云,对徒弟不大放心,但看徒弟执意要去,也不好挫了他的热情。于是,龙树先把提婆留了几天,在这几天里龙树施展各派武功与提婆过招,眼看着无论是少林金刚指还是武当太极剑都收拾提婆不下,这才放心让提婆下山。

提婆这一去,就好像张无忌现身光明顶,六大派无论多少高手全都败在了他的手下。这只是提婆战斗生涯的开始,在辩论一途上,他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比龙树的杀伤力更大,所过之处,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提婆就算著书,也全是进手招数,像什么《破华山气宗》、《破大理一阳指》、《破全真剑法》……这就有点儿奇怪了,一般人著书都是有破有立,就算破敌无数的龙树也多有自己的立论,而提婆却只破不立,就像一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大侠把各门各派的武功都破了一个遍,却从来没有创立过自己的独门武功,也不开山立派。提婆的一生就遵循着这样的两大原则,一是“只破不立”,二是“不立自宗”。

话说回来,马祖道一所谓的走提婆老前辈的路线,说的就是这个“只破不立”,也就是说,禅宗讲“不立文字”,这个“立”是和“破”相对而言的那个“立”。大家都知道禅宗有着多如牛毛的机锋棒喝,还有烧佛像的、骂佛祖的这种种稀奇古怪的招式归根到底就是一个字——“破”。他们不会直接告诉弟子佛法是怎么回事,也就是不作“立”论,却常以荒谬怪诞的方式来“破”掉弟子们的错误认识——这就是“不立文字”的马祖版解释。

当然,这种教学方法都是慧能的徒子徒孙们搞出来的,慧能讲话还是规规矩矩、有破有立,说的大多都是能让普通人听懂的话。

举一反三,旁敲侧击

禅宗“不立文字”的渊源究竟何在呢?前边汤用彤前辈讲到这是慧能徒子徒孙的伪造。伪造归伪造,这种思想在印度就早有渊源的。

还是龙树和提婆师徒两个。佛教早有所谓“二谛”的说法,龙树在他著名的《中论》里以新的眼光审查旧说,说佛陀讲的话分为两类,一类是“俗谛”,一类是“真谛”(“真谛”这个常用词就是从这儿来的)。这一对概念各宗各派都有很复杂的解释。挂一漏万而言,所谓俗谛,就是可以用语言表达的知识,是普通人可以靠着常识来理解的,是世俗真理;所谓真谛,是终极真理,更多地要依靠“现观”才能获得——龙树说的“现观”,大体上就是神秘的直觉和般若智慧。俗谛并不是终极真理,真谛才是,我们要追求的就是佛法的真谛。

那佛陀为什么还要讲俗谛呢?龙树解释说:俗谛是达到真谛的一个必要途径。按照逻辑语言来说,俗谛是达到真谛的必要而不充分的条件。所以龙树强调所谓“中道”,既不能偏重俗谛,也不能放弃俗谛直达真谛——我们中国人可以用不偏不倚的“中庸”来理解“中道”,北宋的智圆和尚就说:儒家说的中庸就是龙树说的中道,名词不同,意思差不多。智圆甚至还以和尚的身份给自己起了个“中庸子”的别号。(顺便一说,龙树这种中道观对慧能的禅法是很有影响的,但这种影响应该是通过龙树的著作被译成中文在中国流行而间接地影响到慧能的,龙树的著作对中国佛教影响很大,中国的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净土宗、密宗都捧龙树作自家的印度祖师爷,唐代中国佛教八大宗派里龙树一脉就占了一多半,流波所及,慧能自然也感受得到。八宗当中,又以天台宗、法相宗、华严宗、禅宗为最盛,时称禅宗为“教外别传”便是相对于被称为“教下三家”的天台宗、法相宗和华严宗。在这四大宗里,龙树一脉仍然占到一半。后来禅宗编造自家的西天谱系,也把龙树编进去了。)

图书网:八戒说禅 六祖坛经新释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宗教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pdf

图解金刚经 作者: 琼那·诺布旺典 图解金刚经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图解金刚经 副标题: 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 图解金刚经 内容简介 《图解金刚经:认识一部最伟大的佛经(2012白话图解版)...
宗教

圣经新世界译本pdf

圣经新世界译本 作者 :天主 圣经新世界译本出版社 :守望台圣经书社 圣经新世界译本 简介 《圣经》新世界译本是由耶和华见证人的守望台圣经书社所发行的《圣经》译本,是当今世界发行量最大的《圣经》版本之...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3   其中:访客  3   博主  0
    • 爱你
      爱你 4

      超赞

      • menghuaping
        menghuaping 9

        超赞超赞超赞

        • youzq
          youzq 3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