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pdf

图书网 2019年8月10日12:16:3722.5K
摘要

适读人群 :对中国经济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大国崛起似乎总是与技术同步;无论是工业革命、电气革命,还是后来的信息革命,都伴随着一种全新的金融制度。金融制度的变革为技术革命提供了资本动能和市场基础。没有金融革命的支撑和铺垫,技术革命也就难以发生。
★第一次金融浪潮是17世纪末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体系的出现,特别有信誉的贷款者从英国王室变为了工业企业。
★第二次金融浪潮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投资银行的兴盛,之前金融业始终将企业股权弃之如履,认为离开创业者的股权是没有价值的。
★第三次金融浪潮是20世纪末风险投资的方兴未艾,风险缓释手段从实体抵质押变换为预期产业前景。
★与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是又一次暂新的金融形态,是一场超现实的金融革命。

第四次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 内容简介

在大国更替的历史长焦镜头中,得创新者得天下,但得金融者方能得创新。这便是金融变革、技术创新与强国争霸之间的制度性联系。

300年前英国工业革命依靠商业银行聚集资本,100年前美国电气化革命不可抹去投资银行的身影,20年前美国新经济繁荣的背后则是风险投资方兴未艾。一次次重大的创新改变了世界,一次次金融浪潮又缔造了创新。金融与创新层峦相映,唯有金融浪潮之尖的国家才会有超然于全球的国运。究其根本,弄潮金融必须有新的信息攫取方式改变融资者风险偏好,如此方能接受创新之高风险。

中国之崛起恰逢第四次金融浪潮之际。互联网金融正当其时,碎片化资金风险偏好显凸,可以在最大范围动员资金、在最大限度上承担风险。这就是互联网金融的全新经济学逻辑,以此图功,何功不克。国运大光之时,今日之域中,便是中华之天下!

第四次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 目录

前言 工业革命不得不等候金融革命

导论 第四次金融浪潮来临

一、互联网金融掀起了第四次金融浪潮

二、每一次金融浪潮都助推了大国崛起

三、万众创新“偶遇”大众金融

四、中国是互联网金融的沃土

第1章 大国之桨:金融与创新

释意“崛起”

崛起之舟是金融

互联网时代

门外的创新者

互联网金融革命

金融以服务小微企业为天职

金融新国策

第2章 得金融者得天下

大国必有大战略

王者朝夕间

创新:金融的战争

谋杀银行:区块链

信金融,得霸主

帝国的兴衰:栈道与陈仓

第3章 盛衰之金

大战略必有大金融

成败皆金融

工业革命还是金融革命

英镑永不眠

日暮南海

点亮世界的不是爱迪生

沉没的泰坦尼克

创新再好,也要美刀

为什么必须投小的

第4章 互联新世界

第四空间的弯道

互联网金融,从哪里来?

互联网金融,向哪里去?

“双十一”,钱花完了

狼图腾

第5章 互联网金融的效率:读懂未来

互联读心术

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

重塑金身

穹顶之变

第6章 浪底乾坤:众生平等

P2P:互联网之精神

P2P之祖:Lending Club

信用贷款专家:Prosper

遥远的救世主:Kiva

市场之花

利即是险,险即是利

第7章 弄潮第四浪:两个野蛮人

问世间,支付为何物

互联网创业为了啥

世界好大,“PayPal黑帮”看了看

中国引领者

众人拾柴火焰高:众筹的经济学解释

股权众筹:叫停还是应该鼓励

善缘如此

第8章 大道之行也:当普惠已互联

三问普惠

何谓普惠金融

互联网说:普惠很容易

白条是金条

第9章 互联无界,监管有疆

魔道相争

互联网金融之狼

格格不入

没有规矩不成市场

外国的月亮不圆

专项整治与未来

跋:橘与枳

参考文献

第四次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 精彩文摘

橘与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晏子春秋》

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既是科技史开端也是金融史开端。自此,金融与科技缔造了一个日新月异的世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前三次金融浪潮分别刺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信息产业革命,成为人类走出洪荒的金融方舟。

曾经强大的金融体系一定能造就后来国家的强大吗?答案是否定的。

阿姆斯特丹银行是世界上最早的公有银行,后来国际金融中心还是从阿姆斯特丹转入伦敦;英国金融体系曾经引领世界,却是由美国投资银行和风险投资制度支撑了电气化革命和信息化革命,纽约还是取代了伦敦成为新一代世界霸主。

兵无常法、水无常形,金融市场是最变换多端的地方,“谁引领未来”和“谁主导当今”二者并无必然联系。

当区块链技术可以记录所有交易、信息公开且不可篡改,完全信息市场的假设就有可能成为现实,如此,金融体系巨变就在眼前。

继商业银行、投资银行、风险投资之后,能与之媲美的当属互联网金融,有且仅有中国的互联网金融,方可被之称为“第四次金融浪潮”。如前辈一样,第四次金融浪潮也将以金融之水,助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以金融梦成就中国梦。

以上便是本书上述主旨。

开P2P先河的是Lending Club、Prosper,“PayPal黑帮”第三方支付的故事早就传遍江湖,众筹则源自ArtistShare……,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已经出现十多年了,并没有形成足够的规模,更没有明显刺激出新一轮创新。

不需读罢掩卷,相信很多人会有很多疑问:在美国没有实现的目标,如何能在中国完成?引领第四次金融浪潮者为何不是美国,中国作为后来者可能居上?

这些疑问我也曾有过,而且思考了很长时间,在书中从未回避,所以才完完整整对互联网金融在美国的起源进行了白描。美国互联网金融确实是原创,中国互联网金融确实是模仿,但是,二者身处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也就必然有完全不同的结局。

工业革命发生在英国,蒸汽机的发明者却是古希腊人,瓦特只是蒸汽机的改良者;纺织技术的关键是化学工艺,工业革命前夕化学最发达的国家不是英国,而是法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能为代表,电灯的发明者是爱迪生,但是,把电能送到远方的却是爱迪生一生诅咒的交流电。

当代,中国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源自大洋彼岸,已经远非昔日的互联网金融。《晏子春秋》记载了晏子与楚王的一段对话,说明了这个道理: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中美互联网金融,一个是“橘”、一个是“枳”,“橘与枳”,同样一个金融模式背后有着截然不同的经济学逻辑。

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梳理金融业资产负债表,问题会顿显舒朗。

先从金融产业的负债方入手,即金融业的钱是从哪里来的。众所周知,金融业最初的资金来源是社会公众,要想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必须先集中社会资金。

如何才能更多集中社会闲散资金?很简单,给社会资金以更高回报。风险收益配比一定的前提下,谁给的投资回报率高,谁就能集中更多资金。

美国是金融市场最为发达的地区,金融市场以机构投资者为主,机构投资者设计了无数产品平衡收益配比,形成了最为发达的金融市场。衍生品市场的本意为了更好地平衡收益与风险,只是过度创新,才在2007年引发一场全球金融海啸。在这样的环境里,普通人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进入金融市场,美国人的选择是投向机构投资者,再由机构投资者替普通投资者选择。

机构投资者连接了普通投资者与金融市场,也连接了资金的供给与需求。然而,这个条件在当前的中国还很不成熟,投资渠道局限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内:股票、存款、国债、保险,这几年又增加了信托、理财等。但千变万化却万变不离其宗:无论怎样的投资方向,渠道几乎集中于银行,就连券商和保险都要仰银行鼻息,“银老大”的光环从未远离。

再看一看产品,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对金融机构牌照实行准入审核,新建机构难度就不必说了。即使千难万险获得金融牌照,任何一家金融机构,发行理财产品的最低监管程序也需要备案。

为何会有如此强大的监管体系,究其根源还是因为信息不对称,要防控风险。

毫无疑问,推进信息公开透明,推进资金供需有效配比是金融业使命,所以金融业也被称为金融中介。这又是一个悖论,信息真正透明却是金融业所不希望的,如果信息透明了,金融中介的价差从哪里来?

那时候就像瓜子网的广告:没有中间商赚差价,卖家多卖钱,买家少花钱。瓜子网的理想在金融业并不容易实现,大街上鳞次栉比的金融机构就是这些中间商,靠的就是这个差价。资金供给方获得高收益投资,资金需求方实现直接融资,付出更低成本,唯有金融中介亏钱,这是现行金融体系个体理性不能允许的。

近年来我们的金融设施基础建设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建立健全了了银行间市场、承兑汇票市场等基础设施,Shibor利率成为国际金融市场重要的货币价格……。很遗憾,在如此重大的成就之后,金融业产品仍旧处于制度性供给不足的状态,需要以供给侧改革思维来重新考虑问题。最典型的例证,从资金供给方来说,即使金融机构也不完全被金融市场接纳,非金融企业和普通投资者也难以直接进入金融市场。

我们不需要更有效地供给资金吗?

资产负债表的另一端是资产,更是如此。

金融机构要最大限度规避、控制风险,这些做法无可厚非,比如,贷款必须有标准化的抵押、质押,或者信誉卓著的担保。这些只有到达一定条件的企业才具备,比如上市公司或者央企、国企,中小微企业则无缘其中。因为中国金融市场还属于卖方市场,无论谁来经营银行,怎么可能退而求其次向中小微企业贷款?至于券商和保险公司就更不要想了,贷款都解决不了怎么想上市?

与上市公司或者央企、国企相比,谁对资金更为渴求,谁更具备创新能力,谁解决更多就业?毫无疑问,以上三个问题的答案都是中小微企业,中国金融市场产品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一个巨大的缺口。这个缺口在美国并不明显,发达的金融市场早就填充了每一份现有市场留下来的空白。

当前,美国金融业创新能力肯定强于中国,互联网金融在美国兴起就是证明。但是,在美国现有金融体系内,互联网金融能做到的,其他金融机构也能做到,美国互联网金融并不是一种完全的创新,只是现有金融体系修修补补。

我们的中小微企业不需要资金吗?

中美互联网金融,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中国金融业严格的准入监管众人皆知,小门小户进入现有金融体系的希望并不大。供给侧改革的逻辑中市场会自己寻找出路,延续型创新既然无望,毁灭型创新便随之而来。

异军突起的互联网金融就是市场的选择。

继2013年互联网金融元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获得了爆发式的增长。互联网金融已成为传统金融的有力补充,在提升金融效率、推进普惠金融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整个金融行业中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

目前,互联网金融业态已是百花齐放。在移动网络渗入经济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互联网金融早就超越了收集碎片化资金的层次,在很多领域实现了金融业想做而无法做优的“产业链金融”,在整合初级产品的产、供、销,代表中小微企业对外形成品牌、整合渠道等方面尤为突出。

无他,互联网金融发轫于信息产业,靠信息而生、依信息而兴,本身就具备信息优势,从BAT到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任何一家互联网金融机构莫不如是。

需知,金融也是一个靠信息而生的产业,抵押质押等风险缓释手段是为了抵消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如果信息已知,风险控制便会成为蛇足。

回顾300年前称霸的英国、100年前崛起的美国,有一个共识:中小微企业最具创新性,决定一国经济活力和实力, 进而决定国家命运。其中的逻辑则是每一次的金融浪潮,通过金融体系的变革,培育支撑中小微企业,全面促进了技术原创,进而推动了国家强大。

金融只修来世不看今生,投资的收益和风险都不体现在即期,谁能选定未来的创新者,谁就是未来的金融之王。今天的500强在100年前大多尚未出生,金融的宏观效用是要赌定未来,要承担最强的风险。

但毋庸置疑,中小微企业最具备风险性,最能支持创新的资金一定是最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资金。恰巧这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资金来源最显著的特征——碎片化资金。碎片化资金带来的边际收益几乎为零,承受风险的能力却是无穷大。只有具备这样的特征资金才可能投向风险最高的领域,当然也一定是收益最高的领域。

在现有金融体系之外,互联网金融并没有获得金融牌照,这并不妨碍互联网金融的成长,只有垄断性行业才需要行政化设置准入门槛。E租宝等一轮又一轮的互联网金融企业爆出丑闻,我却认为没有违约和风险的金融业根本就不是金融业,一轮又一轮市场化洗牌中互联网金融才能变得更健康。

当前,互联网金融推动的第四次金融浪潮正如火如荼。可以这样定义第四次金融浪潮的名片:资金来源于碎片化,具备高风险承受能力;资金运用于中小微企业,也是最具备创新能力的一种;根植于信息行业,生于斯长于斯的互联网金融又对信息处理有着自己的数据逻辑,全面创新了避险手段。如此,方可钱尽其流、钱尽其才、钱尽其用。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四次金融浪潮恰逢其时。

图书网:第四次金融浪潮 互联网金融与中国国运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金融/投资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pdf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 作者:庞贞燕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中国支付体系对货币影响研究 内容简介 支付体系是为实现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货币债权债务转移而做出的制度和技术...
金融/投资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pdf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 作者:程惠霞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 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小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与金融生态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导论,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构建可...
金融/投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pdf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 作者: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 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 2008 内容简介 《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08)》力求全面反映这...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评论:2   其中:访客  2   博主  0
    • mybasswood
      mybasswood 9

      多谢多谢 太好了

      • sdds
        sdds 9

        金融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