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pdf

图书网 2019年10月28日23:18:33
评论
2.7K

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 内容简介

这一本先生的遗作,如实呈现哲学大师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理性而深邃。

二十世纪变成一个混乱的时代,解构主义思维、后现代与现代之间的冲突,呈现了许多哲学家的迷惘与忧虑。原先充满希望的世界,渐渐走向处处是“困局”的世界,再也不能维持“希望的世纪”这种信念。

于是走入一连串困局:

˙首重困局:传统与现代性的紧张关系

˙第二重困局:现代文化本身的不完整性

˙第三重困局:不信任现代文化而出现“反理性思潮”

从二十世纪每个世代对于哲学问题的了解,药方,剖析当代西方哲学家如何解消“走向一个现代社会的铁笼”的忧虑,进而扩展哲学思维的“视域”。思索“哲学之未来”的问题究竟是什么?现代文化之下的哲学思维落实到政治、经济、宗教、社会秩序上,会成为什么主张?

劳思光先生:若要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冲突或困局中找到出路,就是一种创造的工作,这工作必须要发挥已有文化传统的潜力──可以发挥、可以出现,但是还完全发挥。……发挥潜力并不是很简单的事情,却是可能的出路。

历史学者余英时观察到,五四运动以来,中国知识分子“必然地求助于西方理念、价值或习俗,以作为正当性的最终基础”。面对西方以及自己的文化传统,我们往往陷入迎、拒的两难,却鲜少作深入的省思与评析。

劳思光先生生前最后的这本著作,填补了上述缺憾。论述如实呈现了他沉淀一生的思想风采;在审视现代思想之余,作者更由“在世界里的中国”角度,思索中国文哲未来的方向。

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 目录

第一章

引言

(1)从希望的世纪到三重困局

(2)传统与现代性:第一重困局

(3)现代文化与不完整的计划(IncompleteProject):第二重困局

(4)反理性思潮与“哲学之终结”(EndofPhilosophy):第三重困局

第二章

诠释学风之收获及迷失

(1)客观主义(objectivism)之争议

(2)诠释学风与相对主义(relativism)

(3)外加结构与文化世界

(4)反省思维之新向度

第三章

反理性思潮之检评与理性言谈之转向

(1)后现代思潮之历史背景

(2)后现代思维的家族相似性

(3)后现代思想之理论重点

(4)结论:“反理性”(anti-rational)论述而非“非理性”(irrational)论述

第四章异质文化之问题

(1)引言---冲突与整合(conflict&integration)

(2)三种通俗观念(demoticideas)的评述

(3)典范转移与破除迷执之尝试

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 精彩文摘

从年轻的时候开始,我真正关心的问题,始终是一个哲学的困局、其可能的出路,同时也是一个所谓文化危机的问题。我们对于文化的前景、功能等等的认知,都处于一个朦胧不清的阶段。我个人的研究工作,就是要面对这样一个哲学和文化的危机,清理这些基本的问题,来看看我们有什么希望,能够透露什么样“可信的”(reliable)希望。我的工作是基于这样一个“旨趣”(interest)。多年来,我的工作常被人误会;解释也有很多错误的地方。最早我是以康德之后“知识论转向”(epistemological turn)所产生的对于西方哲学发展的影响开始的。我也曾经运用“黑格尔主义”(Hegelianism)的模型,因为他是从康德之后影响欧洲的,取的是比较“正面”(positive)主张的方式。但我认为我们要有大格局的眼光和胸襟去承担面对文化危机的问题。中国是一个有很长远历史与悠久文化的国家,对于中国文化传统的思维,不论我们赞成多少,反对多少,都需要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因此进入中年之后,我开始整理中国哲学,代表作是《中国哲学史》。因为这本书比较流行,所以很多人通过这本书来看我。在很多场合,特别是我50岁前后,走到任何场合,大家都介绍说我是整理中国哲学、寻求中国哲学新出路的代表人物。因此在50岁到60岁左右,我就声明:中国哲学的整理是我工作的一部分,这个工作做完了;我计划的下一步是清理20世纪的哲学问题,也就是“当代哲学”(contemporary philosophy)思想的清理。事实上,从60岁到现在的20年来,我确实在从事这方面的工作,也就是现代文化之下哲学思维的演变,以及演变有什么样的成果、困难。

看世界的危机、文化的危机、哲学的危机,可以从西方史学家对于19世纪与20世纪的看法开始。韦尔斯(H.G.Wells,1866—1946)在《世界史纲》(The Outline of History)中回顾19世纪时,将19世纪称作“希望的世纪”(century of hope),因为当时欧洲的知识分子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即都认为世界与文化生活永远在进步当中。进步的观念成为一种自然的观念。文化表现在经验科学的发展、经济秩序的改变或种种社会理想的宣传。各种主张的冲突虽然很多,但都有个共同点,就是都认为世界会越来越好。韦尔斯说这句话是在20世纪初期,由历史的演进可以看出当时他的看法正渐渐地在被应验,因此所谓“明天会更好”这种想法在19世纪是很普遍的,特别是学院方面。历史演变一个很大的关键,是从19世纪到20世纪,种种问题越来越复杂,原先充满希望的世界,渐渐走向处处是“困局”(predicament)的世界,“希望的世纪”这种信念也不再能维持。总的来说,就是走入一连串困局。这情况我称之为三重困局,我们可以从三个面向来了解。

第一重困局是传统与现代性的紧张关系。其次,现代文化本身有它的不完整性,故有现代文化的“病理学”(pathology),这是现代文化的第二重困局。第三重困局是由于对于现代文化的不信任而出现反现代文化的思潮,其特性是所谓“对于理性的不信任”,因此可称为反理性思潮。就反理性思潮最具体的理论趋向看,他们所看见的、提出来的问题就表现在《哲学之重建或终结?》(After Philosophy:End or Trans-formation?)一类的论著上,这是几个当代比较有代表性的哲学家共同写的一本书。所以我们先分析在面对世界的、文化的以及哲学的危机时,西方面临的是什么样的困局?在文化现状中又衍生出什么困难?这里我们先从学院意义下的哲学说起,再去谈一般的文化问题。

图书网:当代西方思想的困局pdf

继续阅读

→→→→→→→→→→→→→→→→→→→→查找获取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